近年來,鎮安縣廟溝鎮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平安建設部署安排,聚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安全生產和精神文明建設,構建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平安建設體系,全力營造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為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織密社會穩定防護網
廟溝鎮堅持“預防在先、化解在早、處置在小”原則,健全“網格化+信息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緊扣縣委“三個聯系”機制要求,構建“黨支部—黨小組—片長—群眾”四級聯動體系,推動黨建引領向基層末梢延伸。全鎮共劃分89個治理片區,配備專職網格員和“法律明白人”隊伍,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信息采集和矛盾摸排,確保風險隱患“早發現、早介入”。
通過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中心等力量,廟溝鎮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推行“五老調解”“鄉賢評理”等模式,充分發揮村協商議事室作用,今年以來,共調處鄰里糾紛、土地糾紛、損害賠償等民事糾紛 63 起,調解成功率達98.5%。結合“八五”普法,在轄區內廣泛開展“法治進鄉村”活動,通過普法宣傳、法治進校園、父母學堂等活動,向全鎮居民普及法治知識,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發生率。同時,加強社區矯正、刑滿釋放等重點人員管理,常態化開展走訪關懷,并組織服務管理人員參加公益勞動、緬懷先烈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其法治意識與敬畏之心。今年以來,共開展宣傳活動13次,發放普法資料2000余份。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關乎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大事,要做到早宣傳、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將風險隱患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廟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亞莉說。
擰緊全域發展安全閥
廟溝鎮緊扣“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主線,對森林防火、防汛防滑、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安全四大領域實施全鏈條管控。組織400余名干部下沉一線,逐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杜絕一切火源入山;動態監測全鎮13處地災點,細致排查風險隱患,認真落實閉環整改;全面整治水毀懸空路段,修復路面12處、增設警示標識15個;嚴查食藥安全風險,專項檢查15次,覆蓋學校、商超、藥店等場所,下架問題產品8批次。今年以來,共排查整改隱患40余處,實現“查得早、防得準、控得牢”。
廟溝鎮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動態修訂完善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應急預案,組建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定期開展消防演練、防汛搶險演練,提升實戰能力。同時,儲備足量的滅火器材、救生衣、沙袋等應急物資,并確保物資調配高效有序。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一旦發生問題能夠迅速響應、及時妥善處置突發事故和險情。利用大喇叭、宣傳車、微信群等載體,廣泛普及森林防火、防汛防滑、道路交通、食藥品安全等政策知識,推動安全生產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安全生產格局。截至目前,全鎮共開展防汛演練20場,儲備滅火器材、救生衣等物資1000余件,普及安全知識4000人次,確保突發險情高效調配,人員安全避險。
五一村超市經營者徐禮霞感慨:“應急物資看得見、安全培訓學到手,防災減災更有底氣!”如今的廟溝鎮,全民參與、全域聯動的安全生產新格局正加速成形。
奏響和諧發展主旋律
廟溝鎮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以文化人、化風成俗,不斷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整合村級文化廣場、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等資源,打造集理論宣講、文化活動、科普教育、志愿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如黨的政策理論宣講、道德模范評選和“最美家庭”“文明庭院”創建等,近年來,全鎮有5人獲評“商洛好人”,1人獲評“陜西好人”。同時,廟溝鎮注重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全鎮上下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精神文明建設就像一把‘金鑰匙’,解開了群眾的心結,凝聚了人心。現在村里矛盾少了,互幫互助多了,大伙能把勁兒擰成一股繩,一起奔好日子!”蒿坪村黨支部書記楊召卿說。
同時,廟溝鎮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利用宣傳欄、文化墻、公益活動等載體,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項不辦,抵制高價彩禮、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此外,還大力發展鄉村文化事業,組建農民文藝隊伍,舉辦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為平安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目前,全鎮共組建文藝隊伍4支,今年共舉辦文化活動10余場次。
“廟溝鎮將持續深化‘三個聚焦’,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機制,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進平安建設,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廟溝、和諧廟溝、幸福廟溝,讓平安的陽光溫暖千家萬戶,為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廟溝鎮黨委書記曹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