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大力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
本報通訊員 田嬌嬌
四月的山陽大地一片生機盎然,大山深處的延坪鎮萬畝連翹已鋪開金色地毯。數萬畝野生連翹曾在山間生長,經過多年栽種管護,西河村連翹面積已接近1萬畝,新發的嫩芽可以做茶銷往各地市場,滿山遍野的連翹花為群眾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延坪鎮近年來依靠大山發展林下經濟,以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林業增效,實現了“林業發展、生態良好、群眾增收”的目標。這都得益于綠水青山的千年延續。
“紅嘴尖尖向下彎,喜愛河流和石堆”。近日,商洛學院動物學博士在山陽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鹮嘴鷸,它的出現反映當地河流水質和生態系統的健康,這也是山陽生態環境不斷變優的又一力證。
巍巍秦嶺,悠悠祖脈,蜿蜒綿長的秦嶺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祖國大地,守護著人民的幸福生活。山陽縣作為秦嶺腹地的一座康養小城,也深受秦嶺的庇護。近年來,山陽縣堅持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注重秦嶺生態問題督察整改,勇于實踐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成果初現。
山陽縣委、縣政府積極安排秦嶺保護工作,各成員單位與各鎮(街道)齊抓共管,扎實履職盡責,深入落實秦嶺生態保護責任。同時,聚焦“護綠”找辦法,敢于動真碰硬,堅決遏制秦嶺“五亂”問題反彈回潮。縣委、縣政府聯合縣紀委監委、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定期開展督查檢查與聯合執法行動,對重點問題、重點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建立問題臺賬,一問題一檔案,專人跟蹤落實;堅持“雙查”“快查快處”工作機制,多次召開聯席會、問題線索移交推進會,扎實推進各類反饋問題清倉見底,堅持將“銷存量、遏增量”作為提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的有力抓手,堅決遏制秦嶺“五亂”問題死灰復燃。
加強“用綠”找出路,山陽縣積極挖掘秦嶺生態產品優勢價值,大力挖掘縣域優勢生態項目,建立縣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點項目庫,還開通了“生態貸”金融服務;啟動了法官秦嶺原鄉和色河陸家灣康養綜合體2個VEP項目,市秦嶺辦聯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已對試點項目完成VEP野外采樣工作;打造“戀戀陸家灣 醉美畫中游”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5個,實行GDP與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雙考核、雙評價,重點關注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環境質量提升、生態保護成效等方面指標,有效調動各級各部門開展試點工作的積極性。
持續“增綠”找共識,相關部門積極向大眾宣傳秦嶺保護知識,凝聚社會各界秦保共識。以“山陽縣秦嶺衛士行動日”系列活動為載體,縣鎮聯動集中開展秦嶺保護宣傳活動,通過發送手機宣傳短信、發放《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倡議書等各類資料3萬余份;利用山陽電視臺、護城河長廊廣播、人民廣場戶外電視等媒體平臺早晚滾動播報《關于持續加強秦嶺“五亂”問題專項整治的通告》和《致全縣人民的一封信》,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宣傳方式,全方位營造人人爭當秦嶺“生態衛士”的濃厚保護氛圍,讓秦嶺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山陽縣開展“秦嶺衛士在行動 植樹護綠我踐行”植樹活動,為大美秦嶺增添“綠衣裳”。如今,大熊貓和羚牛在這里棲息歇腳,朱鹮和白鷺穿梭在蜿蜒流淌的溪流間,青山映襯綠水,藍天與白云共舞,山陽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全縣上下將不斷鞏固整治成效、完善長效機制,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