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錨定“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核心目標,通過“校地協同、產教互嵌、人才反哺”三維發力,構建起“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讓職業教育既成為群眾“技能增收”的鑰匙,也成為縣域“產業升級”的引擎,持續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商南將“借智高校”作為深化產教融合的突破口,以“高端智力”攻克產業發展“卡脖子”難題。重點打造長安大學幫扶升級版,構建“需求對接—專家下沉—成果轉化”的閉環機制。年初組織商南經開區內豪德特新材料、達沃鑫智能裝備等重點企業赴長安大學開展“科技借智長安行”活動,面對面梳理新材料制備、機械自動化等領域技術痛點,為后續合作錨定方向。6月份,在商南縣現代材料產業園掛牌成立“長安大學產學研基地暨專家工作站”,搭建實體合作平臺;該平臺兼具“人才培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三重功能,目前已引入8位長安大學材料學、智能制造領域專家駐點服務。專家團隊通過“入企調研+定向攻關”,精準征集企業技術研發需求6項,協助2家企業建立專屬研發中心,幫助園區企業突破技術瓶頸,顯著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商南打破職業教育“閉門辦學”模式,堅持“產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企業缺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讓“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圍繞縣域主導產業,與比亞迪汽車、秦嶺泉茗、金絲峽旅游等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定制化開設特色專業,針對性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茶葉生產與加工、旅游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等10個特色專業,其中幼兒保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獲評省級“示范專業”建設項目。投入專項資金打造中醫養生保健、手工制茶等6個“沉浸式”高標準實訓室,讓學生在“模擬生產線”中掌握實操技能;創新“職教中心+X個社會培訓機構”培訓模式,整合社會優質資源,擴大技能培訓覆蓋面。
商南將職業教育作為“育人才、穩就業、促振興”的關鍵抓手,通過“精準培+技能認證”,以“技能人才”夯實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根基,讓人才紅利持續反哺縣域發展。聚焦鄉村振興育人才,針對農村發展需求,常態開展鄉村致富帶頭人、茶葉加工、中式烹飪等專項培訓,年培養鄉村致富帶頭人200余名,培育茶葉加工、中式烹飪技能人才250名。以技能競賽樹品牌,主動承辦陜西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手工制茶和茶藝競賽2次、商洛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1次,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既提升師生專業技能水平,也讓商南“手工制茶”“秦嶺茶藝”等特色技能品牌走出商洛,進一步打響縣域產業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