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雷鳴

四皓街道衛生院定期組織醫務人員深入村(社區)為農村高齡老人提供免費健康體檢。
為了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不怕犧牲”的洛惠渠寶貴傳統,洛南縣四皓街道大力弘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聚焦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以辦實事、解民憂、暖民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精準對接廣大群眾需求,高效落實舉措,堅持做到憂有所解、弱有所幫、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通過一系列活動,將洛惠渠寶貴傳統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皓街道黨員干部不定期入戶走訪,了解群眾所需所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幫辦實事解民憂,精準服務暖民心。及時關愛弱勢群體,落實好民生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對居住偏遠、行動困難的獨居戶、“五保戶”、失獨家庭戶、因病因災困難戶等人群開展關心關愛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力求做到弱有所幫。南溝社區及時為貧困戶趙淑米修補了漏雨房屋。閆溝村針對“五保戶”李海熬、低保戶閆喜靈房屋漏水的實際情況,及時購置樹脂瓦等進行修繕加固。桃官坪村及時幫助5戶房屋漏雨群眾維修房屋,保障了住房安全。楊底村干部及時為孤兒盧某某送去羽絨衣等御寒物品。馬河村為留守兒童送去價值2000元的學習用品。南溝社區、陽光庭園社區、柳林社區、營房村先后組織開展重陽節孝親敬老活動,上門看望慰問老人520人次。陽光庭園社區針對該社區老年人多,在家做飯不便、飲食困難的情況,多方籌集資金60多萬元建起陽光愛心餐館,滿足廣大老年居民吃飯需求。
在聚焦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出行、吃水等困難,四皓街道黨員干部全力幫辦實事,力求做到困有所解。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廣大黨員群眾開展幫辦實事活動,確保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今年汛期,馬河、柴峪、撫龍灣等村(社區)部分自來水管道被毀,人畜無法飲水,鎮村黨員干部及時組織人力機械,更換受損管道1500米,滿足了群眾飲水需求。柴峪村面對群眾生產不便的情況,多方籌措資金120萬元,修建便民橋9座,極大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柳樹洼村及時組織鋪墊砂石路600米,閆溝村、連河村對本村通村路受損的坑洼不平路面進行補修。營房村及時更換損壞路燈15盞,柳林社區為八組、九組新安裝路燈20盞,南溝社區在二組、四組新安裝路燈34盞,新安裝的路燈給群眾夜晚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
四皓街道黨員干部助農獻愛心,力求做到難有所幫。在農業生產遭受自然災害時,當地黨員干部及時挺身而出,幫助農戶開展助農秋收活動,用實際行動書寫人民公仆愛人民的時代贊歌。因天氣持續降雨,撫龍灣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榮軍看到種糧大戶樊菊鵬、樊剛鎖人力不足,秋收困難時,及時帶領社區干部和黨員冒雨幫助其收獲玉米20畝、收割大豆15畝。連河村干部幫助農戶收割大豆10畝,楊底村干部幫助村民周雪玲收割大豆5畝,保障了顆粒歸倉。
送關懷送溫暖,力求做到困有所助。各種自然災害給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種種困難。當災害發生后,四皓街道黨員干部及時伸出一雙雙溫暖的雙手。代塬社區干部得知居民周亞平因患大病治療出院后,及時為其申報大病救助,有效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楊底村干部及時為受災的十一組村民王占民及七組村民楊宏民申報了農村低保金。連河村干部及時為西三組五保戶李乾山申報了危房改造項目。據統計,近期以來,四皓街辦共計為45戶生活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困難救助金21萬元,為37戶受災戶申報了農村低保金,從而保障村民正常生活,使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強化矛盾排查調處,幫助群眾分憂解難。四皓街道各村(社區)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對轄區實行無死角、全覆蓋、地毯式排查,力爭把所有風險隱患發現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辦先后及時化解農村各類矛盾38起,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為廣大群眾營造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