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謝曉欣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自洛南縣古城鎮“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以來,何村積極弘揚洛惠渠寶貴傳統,堅持從“小切口”破題,做好民生大文章,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用一樁樁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托起村民“穩穩的幸福”。
“路不好走,特別是糧食收獲后往家運,實在發愁。”在何村西組、前場組走訪時,這是村民反映最集中的問題。一條坑洼不平的土路,不僅影響日常出行,也牽絆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路段涉及20戶村民,因多種原因,修路事宜遲遲未能推進。群眾的“痛點”,就是工作的“重點”。何村村“兩委”并未因涉及戶數不多而忽視這一訴求,他們下定決心,即便沒有專項資金,也要想辦法把路修好,決不能再讓這條路堵在群眾心頭。
面對資金難題,何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通過“上級爭取一點、群眾自籌一點、支部出力一點”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有效破解資金瓶頸,為道路硬化提供了堅實保障,全面推進西組450米入戶道路建設。不久后,一條3米寬、堅實平整的水泥路從規劃走進現實,直通20戶村民家門口。
與此同時,村干部在走訪中發現,劉洼組、南組、西組等組的村民普遍希望硬化自家院落,改善人居環境。為激發村民共建家園的熱情,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何村采取村里補助材料、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為12戶村民每戶統一提供可用于硬化院落的沙子。這一舉措迅速點燃了村民的熱情,大家紛紛行動起來,昔日塵土飛揚的院子,如今變得整潔美觀。
如今走進何村,嶄新的入戶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路上安心玩耍,農用車順暢通行;受益村民家中,硬化的院落整潔利落,戶容戶貌煥然一新。“這路真是修到了我們心坎上!”“院子平整了,心里也亮堂了!村里真是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村民樸實的話語,流露出滿滿的獲得感,也飽含著對村“兩委”工作的認可。
一條條嶄新的入戶路,一片片硬化的美麗院落,看似身邊“小事”,卻是何村村“兩委”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注腳。它們不僅丈量著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也搭建起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