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推進豆腐全鏈條產業化發展觀察
陜西日報記者 王佳偉
“洛南豆腐,捎一塊!回去嘗,好吃了下次再來!”10月10日一大早,曹寧像往常一樣,推著他的三輪車,吆喝著賣豆腐。“基本上都是回頭客。剛開始我只賣豆腐,慢慢地也開始賣豆腐干。”曹寧說。
洛南小伙曹寧曾是一名建筑工人,有活兒干的時候賺點錢,沒活兒干的時候就沒有收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去年5月,他開始一個人去西安“練攤”,賣起了洛南豆腐。賣豆腐要起早,尤其是冬天,早上五六點就得出來。每當撐不住的時候,他就邊賣豆腐邊大聲唱《真心英雄》,給自己鼓勁。
如今,靠著賣洛南豆腐,曹寧月收入達到3萬元。
曹寧的故事并非個例。在商洛市洛南縣,小小的豆腐正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致富。
洛南縣按照“建龍頭、優品質,延鏈條、搶市場,強宣傳、樹品牌”的發展思路,推動“小豆腐”變成“大產業”,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助力重點產業鏈群建設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洛南縣豆制品產量6.7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3.1億元。
推進全鏈條生產
在洛南縣豆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現代化機器設備正在工人的操作下繁忙運轉,一顆顆黃豆被制成豆漿,再經漿水一點,便逐漸變成白玉一般嫩滑的洛南豆腐。
“1斤黃豆能做出2斤半到3斤豆腐。”車間負責人張亞軍介紹,做豆腐產生的大部分豆渣由廠里回收,可以制成豆制品,比如粗纖維豆渣鍋巴、豆渣麻食等,這些食品這兩年賣得也比較好,銷往全國各地。
像豆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全產業鏈生產,在洛南逐漸成為豆腐產業發展的常態。
圍繞“產業一體化、生產鏈條化、產銷增值化”目標,洛南縣整合縣域內民生、豆農、大通等豆制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組建洛南豆腐加工銷售運營公司,并投資1.2億元建成豆制品產業園;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四川旅游學院聯合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研發建設豆制品加工、包裝生產線,持續做大做強鮮豆腐、豆腐干等傳統產品,創新研發核桃豆腐、內酯豆腐、豆渣鍋巴等網紅產品,構建洛南豆腐全鏈條發展格局。
打造品牌化形象
在洛南,提起王家豆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洛南王家豆腐至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明朝萬歷年間,王朝相從山西遷居洛南,將豆腐制作工藝帶到洛南。
如今,洛南縣豆制品行業協會會長是“60后”王振書,他也是王家豆腐的傳承人。1998年,王振書創辦了洛南第一家豆腐干生產工廠,2002年又成立了洛南縣民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擴大生產規模。為適應網絡銷售,他于2016年成立了洛南縣憶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電商”的運營模式,線上銷量連年增加。
“洛南豆腐的特點是白得像玉,有韌勁,吃起來滑、爽口。這是因為當地黃豆生長期長,水和氣候也非常好。”王振書介紹,他們已經注冊了“洛源”“王家”“百年王家”3個商標。
在洛南,不只有王家豆腐。依托洛南豆腐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字招牌,洛南縣用好“洛味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開設“洛味緣”官方旗艦店,形成了百年王家、洛源老劉家、豆農食品等10個特色品牌。此外,洛南縣采取“政府扶持+企業主營+個體加盟”模式,在西安市、商洛市商州區開設洛南豆腐體驗店23家、鮮豆腐直營店175家。
農文旅融合發展
如今,洛南豆腐火爆出圈。
“洛南縣深入挖掘豆腐文化,延伸發展餐飲民宿、休閑旅游等新業態,策劃舉辦農業產品展銷等系列節會活動,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在洛南縣委書記楊長江看來,助推洛南豆腐出圈,要做好融合創新。
近年來,洛南縣連續舉辦春節“來洛南趕大集·品山城煙火味”等系列展銷活動,投放豆腐消費券10萬張,以“節會經濟”帶動豆腐消費。
在洛南豆腐文化周暨陜西萬達助農直播、“洛南豆腐走進西安萬人嗨吃”等活動中,洛南豆腐企業走進西安永寧里等地,與小楊烤肉、海底撈等知名連鎖餐飲企業以及陜西省廚師協會、餐飲聯合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持續提高市場占有份額,推動洛南豆腐持續出圈。
此外,洛南縣還舉辦洛南豆腐菜系制作全民培訓和公益直播活動,啟動首屆“游漢字故里·品洛南豆腐”短視頻大賽,聯合西安歐亞學院舉辦洛南豆腐校園創新創業大賽,為洛南豆腐產業征集項目“金點子”39個,持續激發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發展洛南豆腐產業的熱情。
目前,豆腐產業已遍布洛南縣16個鎮(街道),產業鏈集聚企業(合作社)1000余家,帶動農戶1.5萬戶4.2萬人,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帶動25個村集體經濟年累計增收140余萬元。洛南縣獲評“陜西豆腐之鄉”,實現了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