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趙滿平 馮 琦)近年來,為有效解決社會治理中基層組織作用不強、群眾參與社區事務積極性不高、各類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等問題,丹鳳縣商鎮老君社區積極探索出“一網全覆蓋、服務全方位、治理全參與、發展全動員”的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社區治理的水平和效能不斷提升。
強化黨組織網格體系建設,結合社區“兩委”班子、片長、組長三支隊伍,構建“鎮黨委+社區黨組織+網格(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配備16名網格員,定人定崗定職責,確保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實現矛盾糾紛調解、群眾權益維護、文明新風倡導、生產生活服務等事項在格中辦理,為基層治理織就嚴密“組織網”。通過建設社區黨群服務站,打造“15分鐘服務圈”,讓居民就近享受優質溫馨的公共服務。
細化人群劃分,聚焦“老小困”急難愁盼事項,梳理需求清單,制定服務套餐,提供分類服務,提升社區服務質量。定期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組織老人參加社區敬老活動,切實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快樂童年”活動室、公益托管班,開設青少年興趣活動班,為轄區學生、留守兒童、困難學生等群體提供課后服務。圍繞困難家庭融入難、缺關愛、無動力等問題,定期分網格巡查,建立低保、殘疾家庭救助臺賬,發動社區干部、黨員與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定期走訪慰問,關注生產生活情況。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務隊伍,引導黨員、熱心居民參與到助老愛幼、反詐防騙等志愿服務中去,著力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常態化。
堅持黨建引領,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為主陣地,深化拓展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打造全新的自治形式,讓群眾參與村(社區)事務,形成“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商”的治理格局。推行“聽群眾說事、幫群眾理事、讓群眾議事、為群眾辦事、邀群眾評事”五事工作法,培育群眾“主人翁”意識,有力調動起各方參與治理的積極性。聚焦志愿服務、文明創建、移風易俗,成立8支志愿服務隊,開展義診、義剪等志愿活動34場次,表彰“好媳婦、好婆婆”32人,被全市評為學雷鋒最美社區,共建共治格局初步顯現。
堅持社區和共建單位“雙報到、雙服務”和“黨建聯動、黨員聯管”的原則,開展義診進社區、法治宣傳進社區、部門力量進小區等活動,打破部門單位融入社區黨建的“腸梗阻”。通過縣直部門的精準指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了普惠企業和周邊群眾,社區建立共享餐廳、好閨蜜居室、老伙計居室、老小孩活動室、愛心小鋪等,對孤寡老人、留守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五微”服務,形成了睦鄰友好、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