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力推改革“新成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大局中,如何破局破題,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三年來,市委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創新社會治理的“關鍵一招”,將統籌推進十大領域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扭住關鍵,重點突破,出臺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有影響的改革方案,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
力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扎穩培強改革根基。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突出抓好黨建“五大板塊”、機關“五條措施”、鎮辦“五項制度”、村級“五項舉措”、黨委(黨組)“五個責任”,探索構建“五個五”黨建工作新格局,“五個五”黨建成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響亮品牌,在全省推廣。
以查辦案件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全省率先出臺落實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意見》和落實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責任的《意見》,全面落實“兩個責任”,推行“四個二”工作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鐵腕反腐,從嚴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2014年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2477件,處分2654人,移送司法機關107件,狠剎了不正之風,規范了黨內行為,嚴肅了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全面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出臺“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個實施辦法,并在縣鎮換屆和干部調整中大膽運用實踐,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大大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加強基層堡壘建設,從強化黨的領導核心、配強基層班子、提高基層干部待遇、拓寬出路激發動力等方面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六個一”人才發展工程,為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力推經濟體制改革,充分釋放改革活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重點推進科技、財稅、城鎮化等領域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達到91.75億元、323.42億元、206.66億元。
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削減市級部門2個,行政編制統一精減10%;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77項,精減率達48.2%;率先公布市縣鎮三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布市級部門行政職權4257項,各級政府的服務意識顯著增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從全局和長遠考慮,定計劃、定指標、定時間表,針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出臺實施方案,落實去產能各項措施,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出現新的投資,推進經濟運行良性發展,三年累計淘汰落后產能89.86萬噸。
不斷加強市屬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管理、財務監督管理和負責人薪酬管理等暫行辦法相繼出臺,市城投、交投、商丹園區建設開發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交投五大投融資平臺建成營運,作用發揮明顯。
穩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推進金融創新,與國開行陜西分行簽署了《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合作協議》,爭取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0億元,在全國率先創出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商洛模式”,拉開了開發性金融支持商洛脫貧攻堅的序幕。
力推民生體制改革,充分激發改革動能。借鑒國有中小型企業股份制經驗,通過流轉把農民的土地、林地變成資本,把政府投入的各種涉農資金變為股金,把農民變成股民,以促進農業產業化、資金資本化、扶貧精準化,積極探索推行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帶動、產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扶貧“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新模式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批示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