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一顆火熱的心,肖前竭誠為所服務的行業鼓與呼。1997年的一天,報社主管單位的工會主席找到她說,由于廣東是第一個將10月26日(即1959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掏糞工人時傳祥的日子)設立為“環衛工人節”的省份,并通過持續深入地開展環衛工人節活動,大大推動了環衛事業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擬設立全國性的“中國環衛工人節”,希望廣東介紹自己的典型經驗,先做輿論推廣。
正好肖前手頭上積累有這方面的材料,通過長期同廣州市環衛部門的接觸,她耳聞目睹了開展“環衛工人節”活動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顯著效果:各級政府制定政策措施,加大環衛投入,不僅增強了環衛工人的責任感和愛崗敬業精神,提高了城市環衛工作質量,而且增強了廣大市民的環境衛生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和現代文明意識。很快肖前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一篇通訊報道,得到主管領導的高度贊揚。
不久,這篇通訊就被《人民日報》以《廣東環衛工人的節日》為題刊發。廣東省當年在廣州黃花岡劇院舉辦慶祝“環衛工人節”活動,這篇文章又被放大做成了一塊醒目的展板,放置在禮堂出入口供人們欣賞,前來采訪的中央電視臺攝像記者還給了它一個瞬間特寫。
后來,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環衛工人節”,環衛工人的工作熱情高漲,全社會對環衛工人有了更深一步的尊敬與支持,城市市容和人居環境日益得到美化。撫今追昔,肖前為能用自己的筆給設立全國性的“環衛工人節”做出貢獻而感到由衷的喜悅與自豪。
暴風雪中譜新篇
2003年,一個小小的機緣,肖前來到現在的單位——一家總部設在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宣傳崗位上工作。總部人才濟濟,大部分都是碩士、博士,個個才華橫溢,肖前再一次深刻體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哲理。
肖前暗暗告誡自己:要“時刻歸零”——比如稱體重的電子秤,有人站上去時,它的指針就擺動,而人一下來,它就立刻歸零。而今自己投入了新的行當,舊時的輝煌、曾經的榮譽、所有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她必須“時刻歸零”,重新努力拼博。
在這個著名的企業里,肖前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在行業媒體工作過的優勢,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她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宣揚公司的先進管理理念。她的兩篇文章被選入關于公司企業文化的全員必修課程教材;她運用多種手法宣傳企業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被各大報刊接連轉載;她多次榮獲全國性的行業好新聞評選一、二等獎。“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近兩年,肖前還被特邀擔任全國行業好新聞評選的評委。
2008年春節前夕,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肖前所在的企業積極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組織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抗冰搶險,肖前被選派前赴搶險救災第一線。那是一場沒日沒夜的戰斗,春節沒有放假。肖前和同事們忘我奮戰,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全方位立體報道,形成了持續強勢的良好輿論氛圍,在全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事后,肖前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思考,為企業起草撰寫了《新聞危機公關處理應急預案》,2009年,這個《預案》又被列為一項企業戰略策劃研究課題,現正在積極付諸實施,為營造企業品牌發揮出獨特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