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9月全市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637件906人
本報訊(商紀宣)今年以來,我市按照中、省紀委工作部署,圍繞全市扶貧任務目標,精準監督,從嚴執紀。1至9月,全市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637件906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323件379人,移送司法11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227.67萬元。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今年以來,我市組織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常委會、紀委書記季度工作例會16場次,深入學習領會,自覺對表對標,強化責任擔當。在馮新柱案“以案促改”中,我們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針對責任落實、線索管理、執紀審查、督導檢查等重點環節,研究制定了深化專項治理“九條措施”,提升了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質量。對去年工作滯后、辦案數量偏少的兩個縣紀委,各安排紀委常委蹲點包抓、指導督辦,辦案質量和數量明顯提升。1至9月,這兩個縣分別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05件、64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44%、327%。
瞄準薄弱環節,實施精準監督。堅持因地制宜,努力做到精準監督、靶向治理。探索“政治巡察+扶貧巡察+機動巡察”模式,通過設置4項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14項三級指標,切實提高扶貧專項巡察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發揮機動巡察“流動哨”的作用,發現問題35個,移交問題線索8條。推行精準扶貧監督“廉心卡”制度,全市98個鎮辦印發精準扶貧監督“廉心卡”30多萬張,方便群眾監督舉報,打通了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扎實開展問題線索“大起底”和“回頭看”,建立問題線索移送《暫行辦法》和定期會商、集體研判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措施的貫徹落實,提升了監督工作實效。5月份,全省推進脫貧攻堅暨問題整改工作會通報我市12個具體問題,市紀委立即開展調查核實,黨紀政務處分9人,誡勉談話和組織處理16人。
加大查處力度,強化警示震懾。充分發揮監察體制改革制度優勢,用好監察調查權限,嚴肅查處了商州區腰市鎮黨委書記郭忠建在移民搬遷工程招投標中收受賄賂139萬元、山陽縣農業局局長樂發仁借扶貧項目安排之機收受賄賂10萬元等一批大案要案,起到了懲治腐敗震懾作用。充分發揮縣區紀委“主力軍”作用,重點問題線索提級辦理、直查直辦,案件質量和水平大幅提升。1-9月,市縣紀委直接立案查處扶貧領域腐敗案件127件174人,黨紀政務處分105件140人,分別占總數的82.7%、80.5%。對失職失責、工作不力、頂風違紀的扶貧領域典型案件,一律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全市通報曝光典型案例154起162人,強化了不敢、知止氛圍。
持續加壓緊逼,提升治理成效。今年以來,全市查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467件71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2人,其中因履職不力追究領導責任410件611人,因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追究57件101人。對全市7縣區扶貧領域101件調查卷宗開展專項質量檢查,發現共性瑕疵問題4大類、個案問題50多個,已跟蹤整改到位。以案促改、舉一反三,組織財政、扶貧、審計部門制定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和效益評估四個規范性制度文件,明確了扶貧資金效益監管“十項措施”和資金撥付“5355”時限規定,有效解決了扶貧資金“趴窩”、滯留、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