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結構調整,助推工業轉型。將工業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立足“工業強市”戰略,繼續堅持走循環發展之路,以循環發展為主線,重點圍繞“一降一補”,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實現工業提質增效、快速健康發展。
加強服務優環境。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實現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信息化、便利化,努力營造風清氣正、服務高效的發展環境。其次要切實降低企業成本。要深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建立市場準入清單。規范相關單位實質性審批權,降低企業制度性負擔;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清理規范收費項目,精簡歸并“五險一金”,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加大貸款貼息力度,減輕企業壓力,建立完善企業融資對接平臺,加大服務扶持力度,降低企業財務負擔;第三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優惠政策,加大對失信主體懲戒力度,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誠信體系。
轉型升級優結構。堅定不移加快推進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鏈條短,環保壓力大,創新能力弱,工藝技術裝備相對落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的產業盡快優化升級。通過兼并重組、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產品研發能力等方式方法,使傳統優勢產業快速升級。重點改造提升現代材料、現代醫藥和綠色食品三大優勢產業,整體推進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培育新能源、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推動商洛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兼并重組優改制。立足商洛實際,采取十分慎重的態度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對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盈利能力差、創新能力弱、市場前景黯淡、靠政策救濟和銀行續貸的“僵尸企業”,建議采取政策斷奶、資金抽血、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的辦法,將資產投資到市場前景好、研發能力強的企業,使企業通過優勢互補重新煥發活力,實現企業脫困發展。
提升效益優供給。持續實施工業強基工程,以“一帶一路”為機遇,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補齊制造業發展短板。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支持企業在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推動低端產品、初級加工、粗放經營的傳統產業、企業等向高端產品、個性化制造、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路子轉變,加快資源消耗型向科技支撐型發展轉變,促進產業創新向滿足大眾消費和提供有效供給轉變,加強技術、管理、制度、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
(四)全力提檔加速,實施三產突破發展。毫不動搖地將第三產業發展作為我市發展潛力最大、前景最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全力提擋加速,實現三產突破發展。
政策引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斷破除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有關體制機制約束。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有關支持實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政策,釋放市場活力,營造公平、規范、快捷、有序的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降低自來水開口費、用電開火費、燃氣接口費等,為三產發展減少阻力;進一步搭建服務平臺,解決好企業發展相關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面服務,特別是解決好融資問題,搭建企業與銀行間合作平臺,探索用少量政府資金引導,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籌集資金發展第三產業的新機制,更多地調動和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及民間資金投向第三產業,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壯大。
城建搭臺。以西商一體化、“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和省級重點鎮建設為引領,以小城鎮建設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結合移民搬遷、舊城改造、精準脫貧政策,規劃一批、建設一批功能完善具有商洛特色的小城鎮,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商貿聚集,特別是加快消化房地產庫存,形成城鎮建設消化產能、培育市場、促進商貿、聚集人流物流局面,以城建促三產,提高城鎮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