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主監督 推動落實有力有效
堅持民主監督于服務支持之中,著力改進監督方式,強化監督效果,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五年來,共提出提案2085件,經審查立案1439件,召開交辦推進會8次,開展專項督辦、聯合督辦90多次,提案辦復率達100%,委員滿意率達95%以上。探索建立了“一號提案”督辦機制,促進了提案辦理工作由“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協助11名駐商省政協委員撰寫提交提案300件、立案293件,促進了商洛發展有關問題在省級層面的重視和解決。采取“統一安排、分組實施、集中時間、委員交叉”的方式,以全體委員為主體,堅持每年常態化和全方位組織集中視察,縱向推動行業工作有效落實,橫向推動縣區工作競相發展。先后組織對食品安全監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等22項工作進行專項視察。選派300多名市政協委員,參與市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面試、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等工作;對市衛計局、扶貧局等13個部門進行民主評議,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果。報送社情民意信息63篇,10篇得到省、市領導的批示督辦。
把握兩大主題 團結民主聚集合力
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致力加強宣傳、擴大交流,切實凝聚了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認真貫徹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方針政策,支持民建和農工黨成立了市級委員會組織。深入貫徹民族宗教政策,開展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調研,支持鎮安縣西口、茅坪兩個回族鎮發展。熱情接待全國政協、省政協16位領導及18個省市政協領導來商視察調研、考察學習。圓滿承辦全省政協系統“天竺山杯”乒乓球友誼賽、省政協第七屆社法工作會,每年舉辦全市政協干部職工運動會。與中國社科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繪畫藝術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在商開展交流研討活動。與湖北省襄陽市政協締結友好關系,發起成立漢丹江流域城市政協聯系協作會。全面啟動了“商洛市經濟協作聯誼會”籌建工作。堅持團結鼓勁、正面為主的工作方針,著力強隊伍、建陣地、提質量,政協宣傳工作有聲勢、有影響。五年來,特聘通訊員37名,舉辦專題培訓班3期;出刊《商洛政協》29期,編發《商洛政協信息》325期,編播《政協委員談國是》電視節目16期、提案專題片28集、《提案追蹤》電臺欄目319期;在各級媒體刊發稿件1600余條,在《各界導報》發稿連年居全省前列。“一江清水供京津”“喚醒秦嶺深處的‘中國記憶’”等稿件在《中國政協》和《人民政協報》刊發,進一步擴大了商洛政協工作的影響。連續四年開展宣傳人民政協好新聞評選活動,評選優秀作品97件。充分發揮政協文史工作的獨特功能,爭取省政協專項資金260萬元,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創建文史工作重點市縣全覆蓋。積極收集整理珍貴文史資料,先后征編出版了《知青專輯》《戲劇專輯》《歷史時空中的商于》和《馬彥翀傳略》等文史專輯,《商洛古詩精選》《商山四皓評傳》《商洛戲劇精編》《紅色商洛》《商鞅與商洛》《先楚與商洛》6本文化叢書,為提升商洛文化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開拓創新 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堅持“創新、務實、高效”的要求,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政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圍繞探索政協履職的新方式等八項重點內容,組織開展“政協履職大調研”活動。堅持把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作為政協履職的根本,組建“商洛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建立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常委聯系政協委員的“雙聯”制度,制定《商洛市政協委員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協常委任期履職承諾和年度述職制度,開展“科學履行職能、爭當優秀委員”活動,充分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五年間,共評選優秀市政協委員142名,增補市政協委員21名,依章依規取消13名委員資格;44名政協常委作出任期承諾、進行了年度述職,236名委員在歷次全會上提交書面發言,50名委員進行了大會發言,彰顯了新時期政協委員的時代風采。突出發揮專委會的基礎作用,各專委會圍繞政協工作總體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作為,主動履職,成為市政協重大協商工作組織、重要視察活動開展、重點課題調查研究的中堅力量,為推動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著力加強機關黨的建設,黨組的政治核心作用、機關黨委的協調落實作用充分發揮,為政協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著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著力加強機關“三化”建設,制定出臺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干部外出報備等16項制度規定,建立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長效機制。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按規定程序推薦的20名縣級領導得到市委任用,調整任用的17名科級干部反響良好。著力加強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機關工、青、婦組織作用,進一步鞏固了省級文明機關創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