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創建活動中,我市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各縣區分別編印了地方主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全市涉及56個主推品種。通過對農民進行培訓,使技術規范入戶率達到100%。努力做到“生產環境不污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有標準、包裝標識有規范”,積極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開展標準園(場)創建活動,全市堅持綠色生產理念,大力推廣質量控制技術,積極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管理、農獸藥安全間隔期(休藥期)等規定,落實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銷售的農產品開展自檢或委托檢驗。在農產品生產企業全面落實“五項制度”(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實行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農業投入品購買使用、農產品生產技術培訓、農產品生產登記、農產品保管銷售),健全“四項檔案”(農產品、技術培訓、生產操作記錄、保管銷售)。落實農產品收儲運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經營臺賬和抽查檢驗制度。落實屠宰企業進場查驗、肉品品質檢驗、“瘦肉精”檢測和產品流向登記制度,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農產品無害化處理機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達到100%。各縣區認真篩選符合條件的基地,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強化證后監管,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對獲得“三品一標”產品實行以獎代補,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4000元、5萬元獎勵。
到2016年,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開發面積達到312萬畝,建設標準化示范園場(基地)26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已經覆蓋了全市所有的鎮和村,占全部農產品生產面積的80%以上;累計認定“三品”產地275個、“三品”產品328個,通過GAP認證茶葉產品1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個。
全鏈監管透明化
1月20日,商南縣農產品檢驗檢測站工作人員從富水鎮王家莊村買回了果蔬,農藝師們在實驗室將果蔬采取沖洗的方法進行農殘速測,她們分別將青椒、蘿卜、蜜桔等樣本取出20克,用緩沖液沖洗,將萃取液置于比色皿中加入反應酶,一系列的操作后,將液體放入速測儀,3分鐘后,儀器結果顯示農藥對酶的抑制率小于40%,均為合格。農藝師米芳介紹:“我們每天以蔬菜基地、批發市場為主,進行果蔬速測22個,咱們本土產的果蔬基本上沒有問題,是放心食品。”
目前,市、縣農業局均設立了監管科(辦),在所有鎮農牧綜合服務站加掛監管站牌子,賦予監管職能,在2500多個村配備監管員,充分發揮他們熟悉村情的優勢,巡回檢查嚴禁村民違規使用農藥,對重點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派進監管員,夯實責任,建立監管工作日志,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全面落實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種養大戶、畜禽屠宰企業、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的主體責任,落實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人。成立了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站),在鎮監管站內設檢測室。各級農檢機構堅持定量定性檢測相結合、日常與重大節假日監測相結合,檢驗監測范圍覆蓋全市所有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種養大戶和收貯運企業及批發、零售市場。全市從事監管執法人員676人,從事檢驗檢測人員352人。市、縣、鎮共配備監管、檢測、執法車51輛,檢測儀器1299臺(件),建成了重點鎮標準化監管站76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常年穩定在98%以上,無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2016年,全市共抽檢農產品樣品68.18萬份,其中鄉鎮完成57.95萬份,縣級完成10.13萬份,市級完成1067份,總體合格率99.9%;全市定量監測樣品1514份,合格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