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追趕超越、綠色發展主線,堅持走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之路,接力打好精準脫貧、現代工業、特色農業、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五個攻堅戰,傾力打造秦嶺休閑之都、絲路產業新城,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而努力奮斗。
——建設創新商洛,就是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貫穿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以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促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以產業鏈耦合創新鏈、吸引資本鏈、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體制機制。到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左右;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億元;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達到42%和16%以上。
——建設美麗商洛,就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綠色作為首要選擇,系統推進信息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全域旅游等綠色產業,加快推進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綠色化提升,全面確立綠色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到2021年,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累計下降10%、12%;“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及“網格化”“串珠式”小城鎮群成為秦嶺山區城鎮化的典型范例,城鎮化率達到65%;森林覆蓋率達到70%,濕地面積達到50萬畝,商洛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建設幸福商洛,就是堅持全民共享小康成果,把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根本考量,以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為核心,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讓老百姓擁有更豐厚的收入、更優質的教育、更體面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21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4.3萬元和1.5萬元,年均增速快于經濟增長;全社會崇尚文明蔚然成風,民主法治不斷健全,公平正義充分體現,群眾生活質量、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更好發揮比較優勢,堅定不移走“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的發展路徑:
——產業綠色化,就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園區建設環境友好、生產流程智能潔凈、生產方式綠色環保、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的思路,聚焦“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采用先進技術推進有色、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加快新材料、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擴量升級,促進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及林下經濟規模擴張,推動生態旅游向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并重轉變,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體系,讓綠色成為富民強市的首要基點。
——城鎮景區化,就是更好地發揮生態優勢,以秦嶺特色小鎮為抓手,走秦嶺山區特色城鎮化之路,按照旅游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統籌好城鎮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科學確定城鎮開發強度,加強城鄉規劃“三區四線”管理,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讓城鎮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