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推進鎮村綜合改革的創新與實踐
程修華
編者按
近期,《強力推進鎮村改革 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商洛市推進鎮村綜合改革的創新與實踐》一文,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商洛鎮村綜合改革經驗”印發在全省推廣。
省委書記趙正永10月21日在調研報告上批示:“很好,商洛市鎮村改革力度很大,推動了基層組織建設、公共服務提升和城鎮化的水平,值得推廣。”省長婁勤儉10月22日批示:“商洛市強力推進鎮村改革,通過避災扶貧移民搬遷,有效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產業集聚,增加農民收入,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效果比較明顯,可印發全省借鑒。”
《調研報告》通過大量的數據和亮點分析,全面系統總結了我市推進鎮村綜合改革工作的思路謀劃、實踐創新和工作成效,以及帶來可資借鑒的經驗與啟示,對推進面上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鎮村綜合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商洛市把鎮村綜合改革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有效抓手,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四級聯動、強勢推進,全市126個鎮辦撤并為98個,1718個村撤并為1112個,撤并率分別達到22.2%和35.3%,全面完成了鎮村綜合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實現了萬人以下的鎮、千人以下的村全部撤并,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和生態環境治理。
系統謀劃,創新思路推動實踐
面對山大溝深、地廣人稀、撤并量大面寬的實際,商洛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同商洛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落實配套措施,強力推動鎮村改革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一是深入調研,系統謀劃,找準鎮村改革的切入點。商洛市把鎮村改革與經濟發展、移民搬遷、城鄉一體化有機結合,強力推動。由市級領導帶隊開展專題調研,系統謀劃撤村并鎮的思路和構想,為全面推進鎮村綜合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制訂科學可行的改革方案。商洛市按照“優化結構、合理布局、規模適度、有利發展”的要求做到“四個一律”,即“萬人以下的鎮一律不保留、千人以下的村一律不保留,縣區撤鎮一律不留空白、鎮辦并村一律不留死角”,撤村比例高出省定目標10.3個百分點。
三是四級聯動,督查督辦,確保鎮村改革快速推進。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實行領導掛帥、分工負責,四級聯動,全方位開展督導檢查。市委派出7個指導組,深入縣區督促指導,每名市級領導包抓1個縣區、聯系1個鎮辦,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各縣區、鎮辦向擬撤并鎮村派駐工作隊,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和主題討論,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今年5月,全市鎮村改革和兩委會換屆工作全面完成。
四是立足實際、優化結構,合理設置鎮辦機構。立足改革發展實際,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在不增加機構編制的前提下,將省上提出的鎮辦一般設“五辦二所三站”的機構設置,改設為“六辦三站”。“六辦”即黨政辦公室(加掛財政所牌子)、人大政協工作辦公室、經濟發展和鎮村建設管理辦公室、維護穩定辦公室(加掛司法所牌子)、宣傳科教文衛辦公室、市場監督管理辦公室。“三站”即農業綜合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站(加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牌子)、公用事業服務站。與省上要求相比,商洛探索的機構設置更有利于精簡機構、減少人員、轉變職能、提高效能,實現權責一致。
五是搶抓機遇、創新舉措,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制定了《進一步加強縣鎮村領導班子建設的意見》,打牢基層夯實基礎,規范行為提供保障。村干部報酬平均翻了一番以上,有效解決了村干部出路窄、待遇低、不愿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