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市礦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8.2%,比重較大。但是,我市礦業經濟仍存在開發利用不夠、產業鏈短、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牛勇:一是由于我市資源利用呈現點多、面廣,礦山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布局分散的特點。二是整體布局還不夠合理,沒有形成以礦床為基礎的一礦一開,而在一些礦區仍存在一礦多開,一礦多營,無法形成規模優勢,影響了全市礦產業的發展。三是由于技術裝備落后,集約化程度較低,目前我市對共伴生礦產綜合回收能力較差,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采大棄小等現象在一定程度還存在。四是我市礦產品多以原礦石、初選礦等初級產品進入市場,深加工產品較少。這種粗放型礦業經濟阻礙了礦產資源社會經濟效益的發揮。尤其是以私營小礦山為主的礦產開發,進入市場的大多是原始產品,價格偏低,常因市場因素使礦山生產及效益得不到保證。
記者: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促進礦產資源有效保護、科學開發、合理利用為重點,全面加強規劃管理、勘探勘查、開發利用和日常監管等工作,促進了礦業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具體工作中有哪些亮點?
牛勇:在深入貫徹實施《礦產資源法》的基礎上,以礦業權設置為核心,科學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每五年對規劃進行一次修編。根據資源情況和地質成礦條件,制定礦業權設置方案按照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市場需求,適度投放礦業權,而且以招標、拍賣、掛牌的市場公開方式進行,充分推動資源、資金、技術和生態環保等要素的融合。開展地質環境和礦產專項清理整頓工作,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勘查行為,無證勘查、無證開采、以采代探、越界開采、非法轉讓礦權、破壞環境、不按期繳納規費等違法行為和礦產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石料場設置過多,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制度不落實、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記者:圍繞積極探索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發展路徑,強力推動尾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以礦產業為支撐的循環經濟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國土部門在這一問題上有什么思路和謀劃?
牛勇:提高資源節約集約水平是推動我市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加快轉變粗放、低效率的開采和利用方式,實現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才能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我市國土部門將從強化管理入手,繼續完善和優化集約節約利用指標控制體系。一是進一步調整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和礦山布局,加大礦井技術改造,優化小型礦山采選方法,使回采率、選礦回收水平整體再上一個臺階。二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全力引進技術、資金實力雄厚的單位,以收購等方式,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三是加快推進商州區、洛南縣砂石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試點工作,進一步優化礦山布局,實現集中規模開發,做到安全生產,實現資源、環境、生態、安全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通過調整礦業經濟結構,推進技術進步、強化企業管理,最終推動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