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做好就業促進工作。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適度放寬創業促就業個人小額貸款額度和貼息年限。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85%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
加強城鄉社會保障工作。建立社會保險待遇正常增長機制,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實現社會保險制度人群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規范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工作,做好救急救難和減災救災工作。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事業,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關愛服務政策,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抓好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逐步提高學前一年財政補助標準。加快城區中小學校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教學體制改革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中職教育規模化實用化發展步伐。重視發展特殊教育,完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
提升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四大體系,突出抓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和鎮安縣醫改綜合試點工作,健全完善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制度。進一步提升大病醫療保障水平,將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同步提高到400元。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扶政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內。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基層文化場所建設和文化資源整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完成151個行政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配送。實施城市數字影院、廣播電視無線覆蓋、農村電影放映、應急廣播、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加快鎮村綜合文體中心、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廣泛開展全民閱讀和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履職。建立健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及時公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等事項,堅決杜絕法外設權。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認真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切實解決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市政管理、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
強化法治意識、依法行政。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追究機制。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持證上崗、執法全過程紀錄等制度。
強化監督意識、規范從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加強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審計監督。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嚴肅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穩步推進公務用車改革,切實規范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出境管理,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支出,騰出更多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
強化勤學意識、創新實干。繼續深化“政府執行力提升年”活動,嚴格落實目標管理、首問負責、按期辦結、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市政府班子成員帶頭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抓調研謀劃、三分之一的時間抓督查落實、三分之一的時間抓外出招商和爭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