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改革。我市提出了39項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改革任務,成立了市文化綜合執法支隊和縣區文化綜合執法大隊,完成文化、廣播電視、文物、新聞出版等機構合并,成立了市文化文物廣電新聞出版局;完成電視臺、廣播電臺“兩臺”合并,成立了市廣播電視臺;加快市文化藝中心建設,完成群眾藝術館、書畫院、文創室合并,成立了市群眾藝術館;精心策劃文化項目,加快推進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完成15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配送,抓好農家書屋、村級體育工程建設,加快重點綜合文體中心、鎮辦全民健身廣場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推動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社會體制領域改革。我市深入開展依法治市大調研活動,探索建立了改革創新社會治理領導責任機制、排查調處機制、風險評估機制、維穩研判機制、專群聯防機制、網格管理機制、教育引導機制、督辦考核機制、責任追究機制、法治保障機制“十大機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著力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掛牌成立了市職業教育技術培訓中心,規劃建設150所公辦學校,啟動13所城區中小學和10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實施96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目,逐步解決“大班額”和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努力提高學校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實現了學校優質、多樣、特色發展。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市委規范完善了全委會和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成立了市委財經、審計、人事工作領導小組。探索建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科學研判機制、選人用人機制、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干部交流機制、干部能上能下和下了還能上的趕考機制、干部監督機制、干部培養選拔機制“七大機制”,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選拔優秀鎮辦黨委書記到市直部門任職,選派一批市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到縣區鍛煉,結合撤村并村,對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將工資報酬提高到2.5至3萬元,對村支書、村主任分設的,將工資報酬提高到2至2.5萬元左右,對特別優秀的村支書、村主任,選用到鎮辦黨委、政府班子,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暢通干部縱向交流渠道,著力解決村干部報酬低、干部難選不愿當的問題,切實把各級班子選優配強。印發《引進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優秀專業人才試行辦法》和《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遴選工作人員辦法》,出臺了《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群眾辦事干部代理制度》,全面開展了廣場問政、機關問政、“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為民服務直通車、四級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活動。同時,建立健全突出黨建、發展、民生、法治和國策五大考核架構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加大黨建工作考核權重,切實樹立起考核重黨建、使用干部看黨建的風向標。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市委制定出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意見,柞水縣推行“四個二”工作法、商南縣推行“4+3”工作法、洛南縣推行“十責問效”工作法,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推進反腐敗斗爭創造了新鮮經驗。積極推進查辦腐敗案件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研究制定了《案件線索處理和查辦案件試點工作流程》《案件線索管理辦法》,2014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82件,結案567件,處分720人,移送司法45人,立案、結案和處分人數是上年的兩倍。全面落實“三轉”要求,將市紀委參與、牽頭的100個議事協調機構清理精簡為8個;新增市縣區紀委編制93名,其中市紀委25名,增設紀檢監察室2個,將兼任室主任的3名常委改為專職常委,并增加室主任職數3名;整合市紀委派駐市直部門紀檢組力量,成立5個聯合工作組,集中精力查辦案件,全力支持、充分保障紀檢監察機關實施改革、聚焦主業、履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