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一項辦法,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今年,陳市長根據我的家庭實際情況為我制定了幫扶計劃,幫我進行蓮菜養魚,聯系市水產站對我作了專門的技術培訓,還免費爭取到5萬尾魚苗,通過蓮池養魚這個產業,一年下來,家里的純收入有四五萬塊,比在外邊打工好多了。”法官廟村趙灣組村民趙貽禮開心地說道。在法官廟村,像趙貽禮這種以產業項目幫扶的對象還有很多。這一切,都得益于村上一項好的融資辦法。
過去村上的水田,大多只種水稻,一家三分五分,干到頭,也沒多少收益,有的戶甚至寧愿在外打工撂荒。一些有頭腦的人想把這些地流轉過來,搞蓮池養殖,但投入不起。為破解發展資金難題,提出“項目捆綁、信貸升級、招商引資”的融資辦法。
今年以來,市政府辦公室通過過多方努力,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率先實施了通村大橋、生態河堤、土地整治、千畝經濟林、九眼蓮基地、房屋改造等六大工程。為了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難題,在全市率先出臺了《法官廟村精準扶貧擔保基金管理辦法》,市政府辦和山陽縣分別注入10萬元和20萬元貸款擔保風險基金,將每戶放貸規模由最高5萬元放大到20萬元,貸款利息下降了30%。今年以來,共發放產業貸款120萬元,解決了22戶群眾產業貸款難題。
目前,法官廟村初步形成了公司引領、能人帶動和互助合作三種發展模式。今年引進商洛瑞君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到村投資建廠,從事蓮池水產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公司將農民零散的土地,每畝每年400元的價格統一租賃。村民的土地被租賃后,公司把村民吸納為公司的產業工人,原地就業,增加收入。并動員當地有頭腦、有技術的能人,積極引進蓮池水產養殖新技術,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既吸納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又示范帶動身邊農戶產業發展。村上現在有20畝以上蓮菜種植大戶6戶,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蓮菜300多畝。
(小標題)一套機制,凝聚雙方工作合力
“如何正確處理貧困戶和包扶干部的關系,做到既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調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又夯實各級包抓干部工作責任,激發廣大干部扶貧工作的熱情,調動幫助脫貧致富的積極性,讓幫扶雙方感到既有壓力、又能緊密配合,這是我到村上開展扶貧的最大困擾。”當談到扶貧工作感受時,市政府辦駐村工作隊員宋超軍由衷的感概。
在探索建立“雙包雙促”責任倒逼機制方面,市政府辦公室扶貧工作隊花了不少心思。他們以“開展雙向承諾評星定級”活動為載體,制定《精準扶貧“五星戶”評定管理辦法》,根據脫貧致富效果,評為勤勞致富星、環境衛生星、誠實信用星、興科重教星、家庭和諧星等五顆星,由村民小組、村兩委會、鎮黨委和政府三榜定星,將定星結果公示上墻,統一掛牌授星,增加群眾脫貧致富的壓力。同時,結合精準扶貧“五星戶”評定,對包扶干部進行定級管理,制定《包扶干部精準扶貧定級辦法》,將干部結對幫扶情況分為優秀、良好和一般三個級別。包扶干部結對幫扶定級工作與“五星戶”評定同步進行,評定結果在村上《雙向承諾評星定級一覽表》進行公示,并將“雙包雙促”工作與評優樹模相掛鉤。通過這一機制的激勵,貧困戶和包扶干部的積極性大漲。
“以前扶貧就是過節給貧困戶送個米面油,這次市政府辦公室在村上扶貧建立了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精準定位、精準開發、精準投入、精準考核六大機制,包扶干部和貧困戶采取結對掛鉤,每個環節都落實了,實實在在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體現了真扶貧。”當談到市政府辦公室扶貧工作作風時,法官鎮黨委書記申國華給予了高度評價。
從“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從“大水漫灌”到“精確滴灌”,從走訪調研到幫扶到戶,市政府辦公室每名干部都在幫助每一個貧困戶“斬斷窮根”,法官廟村正在走出一條持續脫貧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