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中旬。距首個法定烈士紀念日越來越近了。陜西省民政廳二樓優撫處一間辦公室里,越發忙碌起來。幾名工作人員整日守在電腦前,忙著新版《烈士證明書》的換發工作。
桌上一個暗綠色的錦盒里,裝著一摞近一尺厚的《陜西省革命烈士英名錄》。陜西十個地市各為一卷,雙手捧起沉甸甸的。延安分卷最厚,足有3厘米。這套《烈士英名錄》顯示,截至1982年10月,陜西在冊登記烈士27152人。據陜西省民政廳提供的最新數據,此后至今,陜西又有660人被評定追認為烈士。
陜西兩萬余名烈士,有的是陜西人,有的犧牲或安葬于此
“陜西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漫長的革命斗爭中,陜西作出了重大貢獻,涌現出成千上萬的革命英烈。”從1981年6月開始,陜西省革命烈士事跡編纂委員會與當時的陜西省民政局著手搜集整理,編印革命烈士英名錄。在前言中,編纂委員會開宗明義如是說。這套共分10卷、105冊的英名錄記錄了陜西27152名烈士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時間、民族、籍貫,以及生前所在單位及職務,入黨(團)時間。他們有的是陜西人,有的犧牲在這里,或安葬于此。只是,“有些烈士犧牲較早,資料不全,搜集工作難度很大。”
陜西省民政廳副調研員劉錦說,這些烈士中,男性26995人,女性131人,“有26人沒搞清楚性別,年代太遠了。”
前言中提到了陜西6位著名烈士,有“我省及西北黨組織的創建人魏野疇、李子洲,創建陜甘、陜北革命根據地的群眾領袖劉志丹、謝子長,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楊虎城將軍和杜斌丞先生”。而第一卷延安分卷中,排頭即為“四八烈士”王若飛、葉挺、秦邦憲、鄧發等人;還有引出毛澤東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也在這冊分卷名錄中。
相較于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更多的則是陌生的姓名,累積成一串數字:建黨初期犧牲28人,土地革命時期6550人,抗日戰爭時期2910人,解放戰爭時期8004人,1949年至1982年8029人,1982年至今又評定追認660人。還有犧牲時間不明的1631人。
“記錄烈士的英名,是讓后人不忘歷史,得知今日和平來之不易,從而弘揚精神,激勵后人。”多年從事優撫工作的劉錦說。
烈士是一代人凝聚奮斗的象征
說到“烈士”,43歲的西安市民方先生腦海里冒出一個名字——買亞軍。1990年編輯的《建國后西安大事記》記載,1982年10月10日,當時的長安縣新旺學校初一學生買亞軍,“為保衛集體財產,同盜竊分子搏斗,英勇犧牲”,年僅13歲。方先生當年也差不多是這個年齡,“政府號召我們青少年向小英雄買亞軍學習呢”。陜西少年兒童出版社為此出過一本小人書《挺拔的小白楊——少年英雄買亞軍的故事》,彰顯他的英雄事跡。
《當代陜西大事輯要(1949-1990)》記載,就在1982年的6月和7月,陜西出現了多個影響深遠的烈士事跡:6月7日,陜西中醫學院女大學生邵小莉,在咸陽渭濱公園湖中,因搶救落水小女孩,光榮獻身,年僅22歲。7月19日,24歲的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大學生張華,在西安康復路跳入化糞池營救一個老農,獻出生命。
那個年代,不僅有別于戰爭歲月,更是結束長期混亂、一個新時期的開啟。過去的標準被打破,舊痕仍在,新的還未建立起來,各種思想混雜。
- 相關閱讀
-
習近平等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習近平等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今天是國家設立的首個烈士紀念日,正值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之際。上午,習近平、李克強...
-
陜西烈士紀念設施93處 商洛烈士陵園為省級保護單位
截至2014年,陜西省境內烈士紀念設施93處,其中國家級8處,省級12處,地市級7處,縣級及縣級以下66處。零散烈士墓31368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480處。 全國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8處) 西安烈士陵園...
-
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 今上午10時我省千人公祭烈士(圖文)
昨日,參加祭奠人員向烈士默哀 本版圖片由華商報記者 張杰 攝 曾經的空軍金獎飛行員牛傳新在祭奠現場感慨萬千 今日是我國第一個烈士紀念日。上午10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