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馬召平 宋潔 李軍
今年以來,我市以深化開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為牽引,依托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和生態金字招牌,經濟運行持續向新向好,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在商州區,陜西鋅業有限公司8萬噸鋅合金技改項目生產線一片繁忙,設備滿負荷運轉釋放強勁產能。車間內,自動剝鋅設備高效作業,不僅大幅減少人力投入,更讓資源回收效率顯著提升。技改之前,該生產線受制于電解系統與制液系統產能不匹配、自動化水平低等因素,長期面臨電耗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佳等問題。今年上半年,企業精準發力,實施生產線技術改造,先后引進自動剝鋅等多項新技術,通過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全面優化生產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水平。1月—6月,企業實現產值36億元、營業收入45億元。
“8萬噸鋅合金項目技改后,鋅總回收率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綜合回收系統日處理能力提升15%,噸鋅加工成本同比降低215元。”陜西鋅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健康介紹,技術升級讓企業在綠色發展與效益提升上實現了雙贏。
生態優勢是我市的核心競爭力,在商洛國蜂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企業依托秦嶺優質蜜源、純凈水源和優良生態環境,持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產品,把“甜蜜產業”做深做實。通過自主研發,企業創新推出“鮮存雙儲結構”及分離灌裝技術,牽頭制定蜂蜜水行業國家標準,并積極構建完整產業鏈,有效帶動蜜蜂養殖和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已成為商洛綠色產業發展的標桿企業。
“我們現在是滿負荷生產,每天平均生產60余萬瓶,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37%,尤其是今年夏天也是產品的銷售旺季,上半年銷量達到了5000萬瓶,目前市場占有率70%以上。”商洛國蜂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梁紅兵介紹,未來,企業計劃進一步向文旅、康養產業延伸,強化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
產業集群化、鏈條化發展,是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上半年,我市圍繞五大產業集群和六條重點產業鏈,持續開展“工業項目謀劃年”活動,不斷挖掘傳統產業轉型潛力,積極搶抓新興產業發展機遇。累計爭取各類工業政策資金3355萬元,獲批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額度10.92億元,新謀劃工業項目135個,總投資563億元,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強勁動能。1月—6月,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其中,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三大工業支柱產業產值增長10.1%。
“我們將持續推動產業向‘綠’向‘新’,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全力構建現代化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助推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市發改委副主任楊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