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黨率航)9月1日,“守護綠水青山、當好秦嶺衛士”2025年秋季開學“環保第一課”首站活動在秦嶺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辦,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向廣大青年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發出“守護中華祖脈”的誠摯邀請,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注入陜西力量。
“環保第一課”聚焦“行走課堂”理念,在秦嶺博物館全新開啟“線上直播+線下參與”雙軌模式,以場景化、互動式的形式革新課堂體驗,讓環保知識傳遞更具活力。博物館內,從秦嶺的地質演變、氣候特征,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獨特的生態系統,再到秦嶺保護的文化傳承,每一個展區、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秦嶺的“生態密碼”。來自商洛學院的青年學子通過近距離觀察與體驗,深刻感受到了秦嶺的壯麗以及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當天下午,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市生態環境局、團市委和商洛學院的志愿者前往二龍山水庫上游河道,開展戶外研學、“河小青”護河行動以及“秦嶺·因我更美”志愿服務行動。商洛學院的科普講師圍繞丹江麻街段河流地貌的形成原理與區域植物多樣性展開專業講解,在互動交流中深化參與者對生態保護的認知,推動環保理念從“被動知曉”向“主動認同”跨越。
據了解,首站活動以“認知啟蒙”為核心,不僅為青年搭建了近距離觸摸秦嶺、深度感知生態的平臺,更實現了對秦嶺價值的多維度認知升級。后續活動將圍繞“實踐行動—生態觀察”主線推進,持續激發青年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助力培育更多懂生態、愛自然、善行動的秦嶺衛士,為美麗陜西建設注入青春力量。
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秦嶺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既是我國至關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更是陜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與關鍵。“環保第一課”既是一次面向心靈的生態啟蒙,更是一份面向未來的行動號召。我們號召廣大青年志愿者以青春之朝氣,守護秦嶺之壯美;以點滴之行動,筑牢生態之根基。
“通過參加今天的活動,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守護秦嶺的重要性,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守護秦嶺的生態環境隊伍中。”商洛學院地理科學專業學生陸瀟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