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回應】
近日,強制性國家標準《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正式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發布,征求意見時間為11月12日至12月11日。
與舊標準相比,新國標在整機、線路板和電芯三大技術領域提出數十項嚴格改進要求,被稱作“史上最嚴”充電寶安全標準,引發廣泛關注。
為何要制定充電寶新國標?新國標將給消費者帶來什么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第一問:為何要制定充電寶新國標?
多品牌爆雷、知名產品“召回潮”、民航局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充電寶乘機……今年以來,充電寶安全問題頻發。來自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發生15起旅客攜帶充電寶在飛機上起火冒煙事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一倍。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充電寶生產國、消費國。充電寶安全影響每個人,這是“史上最嚴”標準出臺的重要背景。
該標準編制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頻發的移動電源安全事故,暴露出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安全隱患眾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飛機、地鐵、商場)或用戶攜帶過程中。這不僅凸顯移動電源產品與其他電子產品的差異性和特殊性,也對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該負責人表示,標準的制定將為移動電源管理提供技術依據,明確技術門檻,從源頭上降低事故風險。同時,提升產品質量,遏制劣質產品泛濫、淘汰低質產能,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新標準將與移動電源領域已發布的兩部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一部推薦性國家標準互為補充、相互配套。
第二問:新國標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相比現有標準,新規在整機、電芯、線路板等核心環節均提出突破性要求。
征求意見稿提出,標識方面,新規改變了過去僅標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確要求產品外殼必須標注產品名稱型號、電池的材料體系、生產日期、建議安全使用年限等信息。
新標準增加或提升過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并要求移動電源在過充電放電、短路、過載、誤操作等情況下,均要“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
新標準還針對移動電源新增智能監測、智能管理等要求。其中,智能監測信息包括電池電壓、溫度、電流信息、異常電壓、異常溫度等,標準要求以上信息須記錄在芯片內并被所有用戶讀取。智能管理方面,標準要求移動電源應具備智能化管理系統,具備充放電流動態管理、過溫保護等功能,保證鋰離子電池整個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第三問:消費者已購買的充電寶是否會受影響?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標準的實施時間目前尚未確定。按照慣例,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后的過渡期一般為6至12個月,該標準會根據各方建議,選擇合適的過渡期后實施。標準目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尚未定稿。
該負責人明確,按照我國現有政策和法規,對于消費者購買的已經獲得3C認證的移動電源產品,將不受標準發布影響,可以繼續持有和使用。
在日常使用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中心電池研究室主任耿振峰提醒,消費者不要把充電寶放在夏天暴曬的汽車前窗,也要避免充電寶被家里寵物咬壞,以及頻繁扔、跌落等現象。放在包里時,則要避免其與其他物品、工具等強力擠壓,防止帶來安全風險。
(科技日報 記者 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