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大陸“組合拳”引發島內積極面對統一前景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大陸近期推出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便利臺胞入境新政、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等系列舉措,被島內輿論稱為“組合拳”,“象征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新階段”。
國務院臺辦新任發言人張晗近日的回應進一步闡明了大陸方面的原則立場與良苦用心。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清晰劃定了反“獨”促統的底線與紅線,更在島內社會激起了對兩岸關系未來的深層思考,尤其是促使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開始理性審視賴當局執政危機,并對和平統一的前景進行客觀探究。
民進黨當局長期進行“去中國化”宣傳,曲解“一國兩制”,制造民眾“拒統恐中”心理。然而,大陸的系列舉措始終基于清晰原則,銘記光復歷史是捍衛國家主權,便利臺胞政策體現“兩岸一家親”,打擊“臺獨”則是維護臺海和平的必要之舉。這套“組合拳”目標明確——反“獨”促統、增進福祉、清除亂源。
島內輿論場正悄然變化。有資深媒體人注意到,過去臺灣網絡空間多被“武統”“拒統”等情緒化議題主導,和平統一之聲“被邊緣”。如今,在知名網絡社區中,探討和平統一的帖文熱度正顯著上升,年輕人開始主動追問:“難道只有戰爭?只能‘獨立’?不能和平統一嗎?”
這顯示民進黨長期“洗腦”的效果正被瓦解。這一轉變在于民進黨當局“抗中保臺”和謀“獨”挑釁并未帶來所謂“國際空間”,反使臺海風險攀升,民生經濟受損。
對比之下,大陸持續釋出兩岸融合發展的善意,不斷提供臺胞同等待遇。現實讓島內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開始理性判斷、客觀衡量,認清“臺獨”是絕路而非出路。
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一貫的,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團結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島內民意的理性轉向,是對這一系列政策的積極回應,反映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才是臺灣真正的主流民意。
歷史大勢不可阻擋。當更多臺胞走出誤區,理性看待統一前景,共謀復興、共享榮光,才是兩岸同胞應有的共同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