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王夢瑤)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綠色低碳國際合作亮點紛呈。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已簽署120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200多個科技相關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
白皮書指出,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全球廣泛參與、共同行動。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國際合作,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
深度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實施,堅定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原則和框架,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原則,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綠色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綠色低碳國際合作亮點紛呈。中國推進高水平、高質量綠色低碳國際合作,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其中提到,中國以開放包容姿態拓展綠色低碳創新合作,組織實施碳中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建設區域性低碳國際組織和綠色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平臺。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已簽署120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200多個科技相關的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
白皮書還指出,中國采用綠色理念、綠色技術與清潔能源“三位一體”的模式,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2016年以來,提供并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時,中國已累計實施3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