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7日電 (單鵬)四川省政府新聞辦7日在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四川“十四五”時期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成就。
五年來,四川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500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升至95%,人均預期壽命達78.8歲……“十四五”時期,四川緊緊圍繞就業、社保、健康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幅就業更加充分、社保更加可靠、健康更有保障的民生圖景清晰展現。
新聞發布會現場。 四川發布 供圖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會英介紹,“十四五”期間,四川始終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多措并舉拓崗位、提技能、優服務。五年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50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超145萬人。
據了解,為保障就業,四川推出了一攬子穩就業政策,全力穩住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盤”,真金白銀支持勞動者就業,累計支出就業補助資金超200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超90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挖掘了一大批高質量崗位,年均開發人工智能、文體旅游、現代物流等領域市場化崗位超120萬個,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支持新增創業超100萬人,帶動就業崗位超過240萬個;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培訓,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產業大軍,“十四五”以來累計開展補貼性培訓超490萬人次。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十四五”期間,四川全面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四川不斷擴大覆蓋范圍,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和醫療、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目前,四川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60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123萬人、1200萬人、1655萬人;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為290多萬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人員撐起“安全傘”。另一方面,四川穩步提高待遇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較“十三五”期末增長84%,全省城鄉低保標準低限比“十三五”期末分別增長了40%、59%,民眾保障更加有感、生活更有底氣。
健康是民生之盼。“十四五”期間,四川著力提升民眾健康水平: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全省艾滋病新報告病例數連續5年下降,63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全部達到消除標準。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6.7個百分點,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1.59個百分點,人均預期壽命達78.8歲、比“十三五”期末增加1.24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指標持續下降并達到歷史最低。
同時,四川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3個國家醫學中心和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四川,77個國家級和33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均衡布局21個市(州),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空白點”動態清零;持續增強民眾健康獲得感,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聚焦民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讓醫療衛生服務更省心、更安心、更暖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