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1月4日電 (李江寧)“‘十四五’以來,青海累計完成國土綠化2633.56萬畝,其中營造林1019.03萬畝、草原修復治理1614.53萬畝。”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田劍4日對外表示,通過持續探索與實踐,青海綠色空間穩步擴展,環境承載力不斷增強,生態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當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林草專場。
田劍表示,“十四五”以來,青海依托33處國家級、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以多種形式累計完成義務植樹折算7200余萬株,并積極推進13個省級森林城鎮和31個省級森林鄉村創建。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李江寧 攝在草原生態保護方面,青海加快推進草原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持續加強木里礦區種草復綠區的管護保育。其間,全省累計完成種草改良2808萬畝、圍欄建設7889萬米,防治草原有害生物1.26億畝。目前,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已達58.56%,較2020年提升1.1個百分點,草原鮮草總產量達1億噸。
作為生態治理的典范,西寧南北山綠化工程自1989年啟動以來,歷經36年耕耘,實現了生態逆襲。青海省林草局總經濟師殷光晶介紹說:“工程核心區森林覆蓋率已由最初的7.2%提升至79%,整體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得到根本性改善。”
殷光晶透露,于2025年3月啟動的大墩嶺景區試點工作成效顯著。截至10月底,景區地標“西寧之眼”在自媒體上的點擊量總計達912萬次,高居西寧市城市觀光人氣榜榜首,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該景區已成為展示省級綠化成果的示范窗口,并為青海省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提供了成功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