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南澄邁10月30日電 (黃欣欣 陳英清)“從第一批臺商來種熱帶水果到投資休閑農業,瓊臺農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迸_灣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段兆麟30日在海南省澄邁縣說。
當日,2025年海峽兩岸休閑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正在進行。多位臺灣農業專家和從業人士表示,從早期技術引進到模式創新,瓊臺農業融合發展走深走實,持續煥發活力。
段兆麟受訪指出,早期臺商因瓊臺兩地氣候、地形相近,將臺灣特色水果種植模式“復制”至此。蓮霧、芒果、荔枝等作物在海南找到適宜土壤,生產規模可擴展至百畝以上,形成規模效益。而臺商帶來的精細化管理與有機種植技術,對海南農業現代化起到示范作用。
“早先我來時,大陸向臺灣‘取經’,現在很多時候是我在跟大陸學習。”自1999年首次赴瓊以來,段兆麟已十余次到訪海南。他觀察到,從前海南農業以傳統種植與水產養殖為主,如今休閑農業取得長足進步,從最初“付費采摘”延伸至果醬、果汁加工等第二產業,并融入生態教育、文化體驗,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
2015年,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澄邁示范基地正式獲批,成為海南省臺商投資聚集地。海南省政協委員、臺盟海南省委會秘書長羊彤介紹,澄邁全縣現累計注冊臺企60多家,業務范圍涵蓋種養殖、加工、制造業等多領域。
臺商王仲鵬于2011年“登陸”投資農業,近年來將工作重心轉向海南,目前在澄邁打造有機共享菜園,開展農作物試種和品質檢測。他認為,海南熱帶作物資源豐富且農業轉型需求迫切,澄邁則具備發展高效有機農業的良好條件。
對于臺商在瓊農業創業,臺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理事長邊建元認為,既可依托海南廣闊種植面積發展規模農業以降低成本,也可深耕榴蓮等特色品類做強精致農業。段兆麟則看好海南“共享農莊”模式,認為其聯動周邊業態形成區域共贏效應,精準契合鄉村振興理念。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即將正式啟動,為瓊臺農業合作添新機遇。段兆麟指出,自貿港“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稅收制度,及日益完善的交通、物流、倉儲等配套設施,為臺商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邊建元認為,自貿港的稅收制度將為農產品加工帶來新機遇,有利于發展“來料加工”和出口業務。王仲鵬直言,目前其工作重心主要在大陸,特別看好海南自貿港的稅收政策助推農產品行銷海內外的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