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水利部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由水利部制定的國家標準《幸福河湖評價導則第1部分:流域面積3000km2以下(含)河流》(GB/T446336.1—2025,以下簡稱“幸福河湖評價標準”),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發布,將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這是我國首次針對幸福河湖評價發布國家標準,為全國中小河流系統治理與民生服務提質增效劃定了權威的“國標基準線”。
202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此次發布的幸福河湖評價標準精準聚焦流域面積3000km2以下的中小河流,此類河流數量占全國河流總數的90%以上,遍布城鄉腹地,既是農田灌溉、城鄉供水的“生命線”,也是居民休閑親水、鄉村生態風貌的“風景線”。長期以來,我國中小河流因分布零散、區域差異大,在防洪保安、生態修復、文化傳承、民生服務等維度缺乏統一、明確的評價依據,有的河流治理后水質雖達標但生物多樣性不足,有的岸坡硬化率過高缺乏親水空間,有的文化底蘊未被挖掘難以承載鄉愁記憶。
幸福河湖評價標準首次把“幸福”從抽象感受變成可量化、可落地的具體指標,構建起涵蓋安瀾、健康、美麗、文化、發展的5項一級指標體系,并細化為防洪達標率、排澇達標率、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情況等14項二級指標,同時明確了河湖幸福指數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評價報告編制等要求,為各地開展河湖保護治理提供了清晰可依的“幸福標尺”。
下一步,水利部還將出臺針對流域面積3000km2以上河流和湖泊的第2、3部分標準,最終形成覆蓋全國江河湖泊的幸福河湖評價體系,為美麗中國建設與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標準支撐,推動我國河湖保護治理邁向生態與民生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