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0月28日電 題:從實驗室到產業:山西博士后創新突圍
作者 楊靜 李星葶
10月26日—28日,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在福建泉州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博士后團隊攜科研成果相聚于此,展開激烈角逐與深度交流。此次,山西代表團帶來多項優秀科研成果,展現其在戰略新興領域的創新實力。
機遇:于關鍵處落子
本屆大賽以“博創引領四十載 智匯賦能向未來”為主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設置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多個賽道。
圖為“特種能場板材成形軋制工藝及裝備”項目參加創業賽現場。 解凱光 攝目前,金屬復合板與極薄金屬帶材等作為高端材料領域的重要分支,正迎來需求爆發期。太原理工大學任忠凱副教授和陳鵬博士的“特種能場板材成形軋制工藝及裝備”項目,瞄準“精密極薄金屬帶材市場”這一關鍵領域。
“我們與太鋼精帶合作,從厚度20微米突破到15微米。但電子3C、光刻機等領域需10微米以下的金屬材料,傳統技術存在瓶頸。盡管需求量小,但戰略意義重大,關乎產業安全與科技自主。”因此,任忠凱與團隊創新引入外部能場,以突破傳統塑性成形技術限制。
任忠凱說,外部能場在金屬成形領域雖有初步探索,但在軋制方面的研究仍較為有限。“我們做原材料開發,是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基石。”他堅信,以軋制裝備為代表的工業母機既是破解關鍵材料難題的核心裝備,更是支撐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大戰略領域發展的基石。
智匯:拓展思考邊界
機遇需要被發現,思想則需要平臺來拓展。在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舞臺上,靈感碰撞和合作搭建悄然生根。
圖為“面向冰凌災害預警的冰蓋凍融全周期高精度多參數監測技術”項目參加創新賽現場。 解凱光 攝面向冰凌災害預警與寒區重大工程涉冰監測需求,山西大學賈斌團隊研發了適用于極端冰凍環境的“探極”探測器及智能感知平臺。“我們的產品曾應用于南極科考、北極航道等。為防范凌汛災害、保障水電工程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賈斌說。
山西代表團王鶴峰團隊帶來的涂層材料智能化系統和工藝參數數據庫,目前已經形成了產業化基礎。“評委建議我們切入航空裝備制造,特別是低空經濟這一賽道,為我們指明了更廣闊的發展方向。”王鶴峰表示,團隊將依托航天技術背景,搶抓山西低空經濟發展機遇,展現本土技術優勢。
周利東博士帶來“高效智能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節能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 解凱光 攝在“晉博晉創 智啟未來”山西省博士后創新主題展館內,周利東博士帶來的“高效智能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節能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吸引眾多礦山、港口等領域企業技術負責人。一位能源企業代表現場了解后表示:“這項技術解決了阻力計算繁瑣、運行能耗大等難題,與我們企業的綠色升級需求契合。”
共享:點亮萬家燈火
當技術落腳到解決實際問題,代碼和機械就有了溫度。當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創新的價值得以體現。
在山西省博士后創新主題展館內,山西醫科大學劉超團隊研制的“三維超高清多模式光學分子影像腹腔鏡”引人注目。這款設備能夠實現體內解剖學特征的高時空分辨率可視化以及腫瘤、病灶影像信息的空間精準定位。
目前,項目已進入全國30余家省內外醫院,讓更精準、更安全的手術惠及更多患者。“我們不僅要避免被國外產品壟斷,更要讓中國制造的醫療設備走向世界。”劉超說。
現場,山西白求恩醫院博士后王淵帶來檸檬烯納米乳口腔黏膜高效修復項目,提出采用柑橘屬提取物d-檸檬烯納米乳控制口腔炎癥、預防口腔癌。該項目與廈門千里馬資本公司現場簽署1000萬元意向投資合作協議。
一位投資人評價說:“該項目基礎研究扎實,不僅突破了現有口腔護理產品的技術局限,更在口腔癌預防領域開辟了新賽道,市場潛力巨大。”
從極端環境到日常生活,從高端制造到生命健康,山西博士后們的創新成果正在各個領域以各種形式融入社會發展脈絡。
山西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公海桅表示,將繼續擴大博士后隊伍規模,依托各類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來山西;強化平臺支撐,圍繞重點產業新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轉化,通過政策護航、資金支持,推動更多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