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7日電(曹丹)在浙江省紹興市上浦鎮漁家渡村,小舜江蜿蜒流過青翠山巒。80多年前,這片靜謐山水見證了一位富家千金轉變為中共地下黨“潛伏者”的傳奇。
近日,在浙江省檔案館組織的“我在檔案現場 解密檔案故事”活動中,作者隨“三小姐”董靜之的女兒、作家袁敏重訪故地,感受那段潛伏歲月里的暗流涌動。
7月21日,袁敏(左二)帶領采風團走進位于浙江省紹興市上浦鎮漁家渡村的漁家渡董氏宗祠。曹丹 攝封建家族的覺醒者
1921年,董靜之出生在紹興顯赫的工商地主家庭“董久大”家中,排行第三,人稱“三小姐”。
“當時董久大已傳承到第三代、第四代,外部有列強入侵,戰亂頻繁,家族后代大多沉溺于奢靡生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袁敏回憶起母親當年的講述時說。
董靜之目睹了家中女性無法掌控自身命運的悲慘結局,決心沖破封建牢籠。
命運的轉折,藏在漁家渡小學的瑯瑯書聲里。
1941年,中共紹興縣工委借漁家渡小學擴建之機,派遣袁嘯吟、鐘少白、陳蘇亞、錢友甫等4位黨員干部到該校任教,并建立漁家渡小學黨支部,袁嘯吟為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渴望新生的董靜之在此接觸到革命思想,經過黨組織的考驗,最終成了一名共產黨員。
“三小姐” 董靜之照片。(資料圖,袁敏提供)閨閣私物里的情報戰
“一盒雪花膏,曾是傳遞絕密情報的利器。”袁敏說。
1943年秋,浙東區黨委敵偽軍工作委員會開辟了自紹興、寧波余姚等地至浙東四明山根據地的秘密交通線,董靜之“三小姐”的身份成為最好的掩護。誰會懷疑一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小姐,竟是共產黨的情報員?
董靜之化名董舜英,在紹興建立地下交通站并擔任政治交通員,肩負著聯系潛伏人員、獲取良民證、采購禁運物資送往根據地等重任。
袁敏說,每次出發前,“三小姐”都會精心裝扮。她將情報藏在雪花膏瓶的夾層里、掏空的傘柄中,或是編進長長的發辮內,一次次往返于紹興與四明山根據地之間遞送情報。即便遭遇偽軍再三盤問搜查,她也總能冷靜應對,言語間不卑不亢,從容的神態讓對方深信不疑。
1944年秋,“三小姐”與老師袁嘯吟假扮夫妻,在余姚市臨山鎮天寶弄開設“義成商行”,開展秘密工作。為了偽裝身份、獲取情報,白天,她有時是糖行的老板娘,有時是斯文的女教師,有時又是賣香煙土貨的小販。最后,假夫妻變成了真夫妻,成就了一段革命與愛情的佳話。
日前,作者走進臨山鎮,狹長的天寶弄容顏依舊,道路兩側是低矮的商鋪與民居。袁敏回憶起21世紀初陪伴年逾八旬的母親重返“義成商行”的場景,“那時商行的老房子還在,母親告訴我,一樓是糖行店面,二樓是她和父親住的地方,也是地下交通站秘密接頭的場所”。
如今,昔日糖行舊址的房子早已易人,唯有新戶院中的兩口老水缸,還留著當年的印記。
7月21日,浙江省余姚市臨山鎮天寶弄一景。曹丹 攝羅裙藏密 7張良民證的生死行
1944年秋天,7張良民證讓“三小姐”陷入極度危險的境地。
良民證是日偽政權對中國百姓推行身份管理制度中的身份證明,上面附有持有人的頭像和姓名。
當時,潛伏在敵方的杜其昌突然失聯,而組織委托他代辦的7張共產黨同志的良民證也下落不明。
彼時,“三小姐”因頻繁在交通線上活動,身份已暴露。組織出于安全考慮,已將她撤回根據地。但為了7位同志的安全,“三小姐”主動請纓返城。她刮改了自己良民證上的姓名,偽裝成眼疾患者潛入紹興。取回證件后,她將其藏于月事帶內,踏上歸途。
袁敏說,當時沿途關卡林立,偽軍盤查十分嚴密。
然而,“三小姐”卻捕捉到了一個轉機。她注意到同船一位衣著華貴的闊太太,打聽后得知對方是偽軍頭目鄧祥云的小老婆,頓時心生一計,主動與其攀談。船行至半路,兩人已“情同姐妹”。
船至曹娥江口,所有乘客都被趕下船搜身。一名女偽軍摸到“三小姐”下身硬物時,厲聲質問道,“這是什么?”
“三小姐”鎮定地反問,“你說呢?你不是女人嗎?”見對方遲疑,她順勢說道,“要是非要檢查,就去茅房。”此時,她已做好最壞打算,一旦身份暴露,就將良民證在茅房銷毀,哪怕犧牲自己,也絕不讓7位同志的信息落入敵手。
就在女偽軍押著她走向茅房時,船只汽笛驟響,即將啟航。
“三小姐”瞥見鄧太太正被隨從簇擁著離開,立刻高喊,“鄧太太,等等我!”鄧太太聞聲駐足,回頭招呼道,“我等著你,你快點來呀!”
“三小姐”趁機對女偽軍說,“你看,鄧太太等著我呢!”說罷,她轉身快步奔向鄧太太。女偽軍見她與鄧太太熟識,便不再追究。最終,“三小姐”安全返回四明山根據地,7位同志的安全也得以保全。
2023年10月,“三小姐”董靜之安詳離世,享年102歲。
“與其他人相比,我母親作為一位歷經腥風血雨的幸存者,能參加新中國的建設,親眼見證祖國一步步走向強大,應是一生無憾了。”袁敏站在漁家渡村董氏宗祠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