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26日電 (記者 鐘旖)記者26日從正在重慶西南大學召開的第十屆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論壇獲悉,“中國抗戰大后方分省研究叢書”正式出版發行。
西南大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發鈞介紹,該叢書為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的抗戰文化重大專項成果,歷時13年編撰完成,目前已出版《抗戰大后方的四川》《抗戰大后方的云南》《抗戰大后方的廣西》《抗戰大后方的甘肅》《抗戰大后方的寧夏》《抗戰大后方的陜西》共計6卷,總字數近300萬字,是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學術展示。
圖為“中國抗戰大后方分省研究叢書”。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中心供圖抗戰大后方研究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介紹,十余年來,在學界的共同努力下,抗戰大后方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學術進展,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不僅由傳統的側重于地方史或區域史的研究,發展成為國際國內學術界關注的重要話題,更突破西南、西北研究地域的局限,逐漸與根據地研究、淪陷區研究形成密切聯動。
叢書正是在相關研究工作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醞釀、策劃、研究、編寫而成。其編寫以“還原歷史真實、彰顯抗戰地位、弘揚抗戰精神”為宗旨,堅持國際視野、中國立場和學術標準。
叢書的重要研究特色在于,對抗戰時期大后方各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將抗戰大后方各省歷史文化研究放在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歷史進程中去研究,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中去審視,從而全面反映抗戰時期大后方各省的歷史文化面貌,探討抗日戰爭給大后方各省帶來的重大影響和變化,彰顯大后方各省對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的重大貢獻。
叢書的出版發行,對拓展抗戰大后方研究領域、改變大后方研究區域失衡、加深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有重要意義,也是抗戰大后方研究突破學術弱項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次學術創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