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0日電 (李明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10月20日召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月度協商會。會上,政協委員、智庫專家、基層代表圍繞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傳播利用與賦能發展等提出意見建議,并與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同志互動交流,共商務實舉措。
10月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召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月度協商會。李明芮 攝山東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郝憲印建議,該省須立足文化特色,高標準編制《山東省“十五五”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規劃》。“規劃不能只‘畫圈圈、設禁區’,更要明確‘怎么用’,建議在規劃中設置‘活化利用專章’,分類制定利用指引,推動文化遺產與旅游、教育、創意產業等深度融合,讓規劃既有約束力,也有生命力。”
山東文化底蘊深厚。山東省政協委員、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院長孟令謙建議構建全省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以數字化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建立省級文化遺產數據中心,全面整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元信息資源,實現全省文化遺產數據“一網匯聚、全域可視”。
“古籍保護和數字化公開化,是中國文化傳承發展戰略在古籍方面的重要內容。”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史哲》編輯部主任兼主編杜澤遜表示,山東省古籍資源豐富,約有12萬部、近200萬冊古籍。“希望山東省各圖書館、博物館以及高校圖書館制定古籍數字化公開化規劃、方案,把古籍數字化公開化作為一項重要、常態化的工作來抓。”
“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絕非簡單的‘修舊如舊’,為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一場關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深刻實踐。”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洪雷建議,要在科學保護前提下,找到最個性、最新穎、最傳神的活化利用形式,將文化遺產從“歷史范本”演繹成“時代心跳”,從“文化名片”升級為“文化芯片”,創造出能與年輕人產生情感互動的新場景、新審美、新玩法,讓游客看得懂、玩得好、樂分享。
山東省政協主席葛慧君表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深化認識,謀劃長遠之策,推行固本之舉,統籌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水平,讓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息。要把握重點,堅持保護第一,深化研究闡釋,注重活化利用,發揮好文化遺產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作用。要守正創新,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數字化新業態,深化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繪就交流互鑒“新圖景”。要科學統籌,堅持政府主導和人民主體并重、整體保護和統一監管并重、人文融通與經濟浸潤并重,書寫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共贏”新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