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9月26日電 (記者 李彥國)延邊大學對面的每日隆韓貨碼頭延大店內,常擠滿選購境外產品的消費者,現場體驗后直接下單,經身份驗證、跨境支付、三單比對等流程,商品即可清關放行,并通過物流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
中國電商通過推動供應鏈、技術、物流網絡等要素協同化高效運轉,將世界推向了新的貿易時代。在國際分工全球化程度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電商特別是跨境電商的發展更被各國視為恢復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2021年起,中國提出了“新電商”概念。具體來說,是指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以用戶為中心,對傳統電商“人”“貨”“場”進行鏈路重構而產生的電商新形態新模式。
與傳統電商相比,新電商的主要特征是從功能型消費向體驗式消費轉變,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從單一場景到多場景融合,其主要類型包括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區電商等。
吉林參商正在網絡平臺直播銷售人參。 張瑤 攝
到今年為止,連續四屆中國新電商大會均在吉林長春舉行,這也成為支撐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省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享受經濟全球化紅利的重要機遇。據大數據監測,2023年,吉林省網絡零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1001億元,同比增長24%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53.2億元,同比增長88.9%。
今年1-8月,吉林省網絡零售額711.08億元,同比增長16.36%,較全國增速高出5.66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32億元,同比增長326.3%。這片全球罕有的珍貴黑土地產出的優質米、肉、蛋、漁、酒、人參、礦泉水等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向廣闊的境內外市場。
連片的吉林稻田。(資料圖)舒蘭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曾經創造新中國多項“第一”的吉林省自帶奮斗基因,不會讓發展機遇轉瞬溜走。近年來,在官方的大力推動下,該省新電商產業乘風而起、遍地開花,現已累計培育建成國家和省級電商示范基地、示范企業182個,打造規模直播基地300余家,發展主播33萬人,網商總數53.97萬家,成為消費恢復擴大的新動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對外貿易的新引擎。
產業生態加速構建后,阿里、京東、華為、科大訊飛、神州數碼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紛紛在吉林省布局,華為科創中心、京東“亞洲一號”、網易數字產業園、攜程智慧網聯等一批產業項目相繼落位。
目前,長春、琿春、吉林、延吉4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實現聯動發展,包括吉林省電子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新電商產業專項發展規劃(2024-2030)、直播電商發展三年(2020-2022)行動計劃、新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等在內的產業政策日臻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