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6日電(鐘新軍)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臺挑釁言論,多位受訪專家指出,這可能是日本軍事戰略“突變”的信號,值得高度警惕。
據報道,2022年日本《國家防衛戰略》提出從“專守防衛”轉向“攻防兼備”,2025年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更將中國視作“最大戰略挑戰”。
而按照日本官方說法,其將在2032年前構建“七大作戰能力”,其中核心的“防區外打擊能力”即指發展遠程攻擊力量。
一位長期研究日本軍力發展的學者表示,戰后日本通過漸進式策略,有預謀地突破“專守防衛”原則,不斷加速推進軍事外向化與作戰能力建設。
“近兩年,日本的軍事擴張動作非常大。”據該學者介紹,日本陸上自衛隊正加緊打造導彈部隊,擬于2026年部署射程1000至1500公里的增程型岸艦導彈,2027年列裝高超聲速滑翔彈。
海上自衛隊則計劃在2026年組建多個新型水面作戰群,配備2艘可搭載F-35B艦載機的出云級航母,將對岸、對海作戰半徑增至上千公里。
航空自衛隊通過引進美制隱身戰機、遠程巡航導彈并升級現有武器投射平臺,也在加快強化遠程精確空地打擊能力。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日本軍事部署的加速,正是其戰略轉向的最直觀體現。
軍事專家陳虎表示,日本擅長以模糊處理的漸進方式掩蓋根本性變革,而高市挑釁言論釋放了一個信號,預示著日本軍事戰略正醞釀新的質變。
資深軍事媒體人金昊告訴中新網,高市的激進言行符合部分日本政客“重新武裝日本”的看法,“他們覺得‘周邊有事’,就是日本謀求軍事松綁的最佳時機。”
另一位資深軍事媒體人王立羽也認為,高市的表態絕非偶然,而是延續二戰以來日方持續推進的“軍事正常化”進程,并稱日本歷屆政府在這一問題上“步伐有快有慢,但方向一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