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厄瓜多爾喬內9月15日電 通訊|“它是兄弟情誼的見證”——探訪中國援厄瓜多爾喬內醫院
新華社記者廖思維
69歲的內莉·桑布拉諾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提著一個裝有毛巾和舊水杯的小布袋,緩慢走進喬內醫院的康復治療室。自從兩年前檢查出心臟疾病后,這里便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桑布拉諾定期復診的這家醫院位于“赤道之國”厄瓜多爾西部馬納維省喬內市。2016年4月,厄西北部沿海地區發生7.8級地震,位于地震核心區的喬內市立醫院嚴重損毀。在幫助厄瓜多爾災后重建過程中,中國政府決定在原址上無償援助建設一座配備新型抗震裝置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該醫院由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于2018年7月正式開工,2022年3月完成驗收,成為厄瓜多爾首座具備八級抗震能力的公共醫療建筑。醫院占地面積2.13萬平方米,包括120張床位的住院部、5個手術室、19個外科門診以及急診部、化驗室、B超室等。
中午時分,陽光照射在喬內醫院潔白的外墻上,“中國援助”標識格外醒目。走進正門,寬闊明亮的接待大廳內,金屬座椅整齊排列,患者依次排隊等候繳費,安保人員往返巡查維持秩序。沿走廊向里依次是門診、急診、影像檢查等區域,可完成化驗、放射、超聲等診療項目。病房內,藍白色布簾將床位隔開,床頭配備各式監護治療設備,不時發出滴滴聲響。
據喬內醫院院長費爾南多·巴列霍介紹,醫院現有醫護、行政人員等約500人,每年接待門診、急診及住院患者數量超7.7萬人次,醫療服務覆蓋喬內及周邊區域近50萬居民。
由于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喬內及周邊地區地震頻發。巴列霍說,得益于八級抗震設計,喬內醫院能夠在強震發生后持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并在必要時承擔部分應急避難功能。他表示,醫院在顯著改善區域醫療與公共衛生條件的同時,“也成為災害應急的重要支撐”。
喬內位于馬納維省中部,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低收入家庭居多,部分地區尚未完全接入公共服務設施。喬內醫院教學協調員西爾維婭·皮諾告訴新華社記者,由于這里提供高質量免費醫療服務,偏遠地區的不少患者甚至騎馬、乘船前來就診。同時,醫院也接收尚未獲得本地居留證或未購買醫保的外國患者。
“醫院還設有教學和研究部門,面向醫學院校學生開放實習,并邀請外部專家開展講座與臨床指導。”皮諾說,喬內醫院已成為醫療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記者在醫院二樓見到了結束當天治療的桑布拉諾。“如果沒有這家醫院,我肯定還在為復診四處奔波。”桑布拉諾說,話語中滿是感激。
時隔多年,桑布拉諾仍記得2016年厄瓜多爾大地震時的可怕景象和中方人員爭分奪秒投身救援、調配物資的感人畫面。“這座醫院在廢墟上建成,它是兄弟情誼的見證。”桑布拉諾對記者說,她希望子孫后代延續這份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