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車企9月份銷量數據紛紛公布,日系品牌車不出意外全線暴跌。
昨日,本田汽車公司宣布,母公司及中國合資公司9月份在華汽車銷量3.39萬輛,同比(比上年同期)下跌40.5%;而今年前9個月銷量同比上漲9.5%,為46.9993萬輛。
而豐田中國也宣布,受釣魚島問題影響,9月在華新車銷量約4.41萬輛,同比減少48.9%。
“我們9月的銷量下降了約三分之一。”昨日,浦東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日系車經銷商向早報記者透露。
該經銷商稱,其經營的4S店過去每天都會賣出兩三臺車,但現在每個月能賣掉四五十輛車就很不錯了。對未來銷售形勢,此經銷商也比較悲觀,認為日系車銷量下滑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日系車4S店恐怕將迎來較大規模的倒閉整合潮。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受中日關系緊張影響,從9月中旬開始,日系車在華銷售開始大降,出現40%~50%的降幅很正常。
據崔東樹估算,日系車9月在華銷量預計較8月下降6.5萬輛左右,總體下降幅度在30%左右。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昨日告訴早報記者,乘用車聯席會初步統計的9月新車銷售數據顯示,日系車的跌幅明顯高于8月,但他認為日系車銷售下降原因比較復雜,不僅是受釣魚島事件影響。
外界普遍認為日系車所喪失的市場份額,將有利于德系、韓系等車企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但饒達認為自主品牌也是受益者之一,據他透露,自主品牌汽車9月銷量環比(與上月相比)上升了20%。
9月銷量比8月更糟
目前,在中國的日系車有六大品牌,包括日產、豐田和本田三大企業,以及鈴木、馬自達和三菱。事實上,今年8月,除本田外,日系主流車企銷量均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9月情況更糟。
據已陸續公布的9月銷量情況,當月豐田、日產、馬自達、三菱、鈴木、富士重工業汽車(斯巴魯)在華銷量同比分別下滑48.9%、35.3%、35%、62.9%、42.5%、64.5%。
崔東樹告訴早報記者,日系車銷量銳減有多種因素影響,除其整體結構存在問題,被德系車超越外,釣魚島引發的中日關系緊張也導致了其銷售環境發生變化。
“自從釣魚島事件爆發以來,日系車企就放松了對經銷商的考核,銷售目標和任務出現松動,以此等待市場環境的改觀,所以有的經銷商不再向廠家提貨,改為消化庫存,所以銷量大跌不可避免。”崔東樹說。
崔東樹還認為,日系車雖然在美國市場勢頭強勁,但是其在中國市場并沒有發揮出與世界同步的優勢,比如在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建設等方面。
德系車美系車受益
按照崔東樹的分析,今年9月上旬的中國車市零售開局相對低迷,大部分廠家的零售較8月初持平,部分自主品牌廠家表現較強,但合資企業增長稍慢。
但是,9月第二周零售走勢變強。該周很多合資品牌車企零售比8月當周增長30%,而自主品牌的周零售也是增長20%左右。隨著節能車的推進到位,德系、美系等節能車型需求釋放,市場喜人。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系車銷量大跌。
崔東樹表示,9月第三周,車市零售依舊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零售比8月同期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長,從市場看,歐美車系表現很不錯,自主品牌的增長也是較快的。9月第四周,車市零售走勢平淡,非日系廠家的零售比8月同期增速在10%左右。
“綜合來看,日系車銷量下滑將使得美系、德系甚至韓系車受益。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也看出,美系、德系車上月表現很強,韓系車也不錯。”崔東樹告訴早報記者。
在多種因素影響下,2011年還以24.1%的市場份額居于外資品牌在華首位的日系汽車,這一數字在今年1-7月大幅下滑至21.6%,低于德系汽車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