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持供熱、算力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
10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旨在加強和規范節能降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根據《管理辦法》,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項目立足于推進“軟建設”落地見效,建立健全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長效機制。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委會主任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軟建設”的核心在于通過優化制度供給、完善項目管理流程、強化績效監控等機制性安排,確保資金投入能夠切實轉化為持續的減排效益,避免“重建輕管”,從而形成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內生動力。《管理辦法》強調“軟建設”落地見效,體現了從單純注重項目硬件投入向長效機制構建的深刻轉變。總的來看,此次發布的《管理辦法》旨在提升政策執行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為綠色低碳投資積累可復制、可持續的管理經驗。
《管理辦法》明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根據各類項目性質和特點、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節能降碳目標完成情況等,統籌支持各地節能降碳項目建設,適度向碳達峰碳中和、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突出的地區以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傾斜。
從支持范圍來看,《管理辦法》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煤炭消費清潔替代、循環經濟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負碳示范、碳達峰碳中和基礎能力建設等項目。
“《管理辦法》明確的這幾個方向,是基于我國碳排放結構的現實與戰略考量。如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是碳排放主體,其節能降碳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循環經濟通過資源高效利用從源頭減少排放,煤炭清潔替代直接關乎能源結構優化,而低碳零碳負碳示范項目則著眼于前沿技術突破和未來競爭力培育。”在陳曉華看來,這幾個方向共同構成了當前減排攻堅與長期深度脫碳的戰略布局。
在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項目中,《管理辦法》除了支持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外,還特別提到“支持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模化實施的節能降碳改造。支持供熱、算力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
陳曉華認為,支持算力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十分必要且具有前瞻性。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據中心能耗持續增長,其能效提升至關重要。該領域的降碳改造將直接推動液冷、AI智能調度等綠色技術應用,并促進綠電消納,從而夯實數字產業的綠色底座,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在國際市場的環境合規性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