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空經濟“飛入”西部之城
一排排白色風機在綿延不絕的山脈上隨風轉動,戈壁灘上鱗次櫛比的光伏板泛起點點銀光……擁有“水豐、光富、風好、地廣”自然稟賦的青海,正憑借“綠電+綠色算力”發展優勢,受到眾多科技企業的青睞。多個智算項目在這里落地生根,低空經濟產業也乘勢而起。
9月26日,西寧市低空智航應用平臺正式發布。未來各方將共同推動該平臺與自然資源管理、城市治理、生態監測、智慧農業、應急救援等領域深度融合,讓低空經濟融入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
“西寧獨特的地理環境、重要的生態地位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絕佳的‘試驗田’。”在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理事長車進軍看來,“西寧市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為全國高原、山區等特殊地形條件下的低空航行管理提供了系列方案和‘高原模式’。”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以下簡稱“青海鐵塔”)總經理梁浩表示,該平臺的發布是青海省低空經濟從基礎建設向場景賦能跨越的關鍵一步,青海在生態監測、應急救援、智慧文旅等方面的低空需求獨特而迫切,未來需要有更多適應高原環境的低空經濟技術產品落地,為青海省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筑牢低空經濟發展“數字底座”
據了解,西寧市低空智航應用平臺分為調度中心、數據中心、事件中心、算法中心等多個運行界面。其中,在調度中心界面可以看到無人機起飛的實況;算法中心可顯示交通管理、植被檢測、安全識別等多個低空應用場景數據的提取情況;資產管理中心則匯集了無人機設備的產權、飛行狀況以及飛行數據記錄等。
“通過AI智能算法,可以處理采集到的海量數據,同時,根據AI算法自動分類和預警,基本可以做到‘一網統飛’。”西寧市國土勘測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建設西寧市低空智航應用平臺的目標是覆蓋全市域的低空服務網絡,通過數據中心、算法中心和移動端的應用,提升西寧市低空飛行安全性與智能化水平。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數字底座”的支撐。西寧市測繪院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為筑牢低空經濟安全發展的“數字底座”,西寧市已建成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覆蓋西寧市全域7660平方公里及海東西部區域,實現全市米級、分米級、厘米級三級北斗定位服務全覆蓋。在數據資源建設方面,該測繪院擁有西寧市三維模型數據、全市2米格網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及重點區域1米格網數字高程模型數據,高分遙感衛星影像數據與電子地圖數據基本實現半年一更新。
“為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動態監測、耕地保護及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我們還統籌布設30個無人機機場。”上述西寧市測繪院工作人員表示,這些無人機機場已實現對城市核心發展區域的有效覆蓋,可全天候響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常態化采集需求。
在此次西寧市低空智航應用平臺發布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塔”模型。青海鐵塔行業經理牛海濤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塔周邊既搭載了智能充換電柜,又搭載了算力服務設備,塔上的無人機機巢,可以為無人機提供充電續航、算力數據服務以及其他服務。
“‘數字塔’擁有充裕的掛載空間,可在不同高度掛載各種終端設施,既能為打造低空飛行器起降場提供基礎設施保障,也能為掛載通信、導航、監視、反制、氣象等設備提供信息基礎設施保障。”牛海濤表示,為推動西寧市低空經濟產業基礎設施的發展,此次青海鐵塔快速響應,通過四十天時間將30座“數字塔”建設完成。目前青海鐵塔在青海全省已有近1.4萬座通信基站,下一步計劃將更多的普通通信塔升級為“數字塔”,深化低空戰略布局,為低空經濟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因地制宜探索應用新場景
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節點,青海的區位價值突出——地處西北腹地,既是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重要落點,又依托豐富的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構建起零碳數據中心集群,為算力產業提供穩定且低成本的能源支撐。強大的算力支撐使得飛行器能夠實現更高效、更安全的運作,并助力低空經濟的各項技術創新。
“在應用方面,青海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優勢尤為顯著,低空空域廣闊,且人口密度低、凈空條件優良,為無人機飛行、低空物流等活動提供了安全的空間載體。”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董事長許光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青海涵蓋了生態監測、高原物流、應急救援、旅游觀光等多元應用場景,與“東數西算”樞紐形成的算力支撐聯動,可構建“空天信息+算力+場景”的特色發展生態。
例如,生態保護方面,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等重點生態保護區,可以通過低空監測模式,解決對重點區域大尺度遠距離巡護監測難點,提升當地生態保護的效率。
在應急救援與物流運輸方面,低空技術可以彌補高原地理局限性,如通過無人機偵察災情、引導救援等;偏遠牧區通過無人機配送等方式,解決醫療資源通達難題;此外,青海省擁有高比例的清潔能源電力網絡,低空經濟在光伏發電巡查以及風機檢測等方面大有可為。
不過,青海發展低空經濟產業也仍有部分難題待解。“無人機在高原地區面臨著更復雜的飛行環境。”中科星圖首席科學家孫俊表示,“在高原地區發展低空經濟的一大挑戰是氣候,高原地區氣候多變,無人機在續航以及適應能力方面,都需要比平原地區強很多。”
據了解,當前已有無人機企業針對高原地區的適應性飛行做研發測試。
在梁浩看來,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需要協同發力,將青海發展低空經濟的宏偉藍圖細化為精準的施工圖、壯美的實景圖,共同培育繁榮產業生態,讓低空經濟的高原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