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9個重點產業集群168家企業建成共享工廠(載體),帶動1.3萬余家企業協同增效——
共享智造,促企業共贏(人民眼·服務型制造)
引子
依托大企業共享的先進生產設備,中小企業沒建生產線也能搞制造——在河北,共享制造推動企業資源共享,助力產業降本增效、協同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實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動”。
2024年以來,《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行動方案》《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工作指南》先后出臺,明確原料集采、關鍵設備、生產工序、產品設計、技術創新、物流貿易等六大共享路徑,覆蓋生產制造全鏈條,推動集群企業制造能力、服務能力、創新能力融合共享。
截至目前,河北省89個重點產業集群168家企業建成共享工廠(載體),開放生產制造、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資源,共享設備1萬余臺(套),帶動1.3萬余家企業協同增效。
制造能力共享
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大企業資源盤活,特色產業集群抱團發展
一個車間,生產多款產品,歸屬不同企業——在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記者看到這樣的場景。
這個位于河北唐山高新區的共享制造工廠,占地15萬平方米,2024年初投用,設有生產制造、設計研發、質量管理等多個部門,擁有軟硬件設備800臺(套)、研發及生產專業人員1000余人,可年產機器人產品3000臺(套)。
“機器人研發制造需要先進設備和現代化車間,投入大,中小企業往往難以承擔。通過共享制造工廠,他們無需自購自建,只需繳納一定費用就能使用,資金壓力大幅減輕。”百川工廠負責人王孟昭介紹,機器人生產用的多是非標零部件,工廠為此打造了一組組柔性生產單元,可靈活適配不同企業生產需求。
2019年,唐山四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百川工廠所在的國家火炬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隨著企業發展,公司原有生產線無法滿足新的生產需求,升級要資金、維護要人工,這些開支負擔不小。”百川工廠投用后,四維智能總經理陳耀岐的苦惱得到解決,“這里的設備先進,我們還能用政府發放的創新券、創制券支付部分費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國家火炬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像四維智能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百川工廠幫助入駐孵化中心的中小企業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單位產品成本降低8%以上。”王孟昭說。
如果說百川工廠面向醫療、農業、工業等多個領域具有機器人生產需求的企業,是一種開放型的共享模式;那么依托產業鏈布局,由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的共享工廠,則更具針對性。
“依托共享車間,公司去年在輻照這道工序節省了130多萬元。”在邢臺市寧晉縣萬方科技產業園,河北慧明線纜有限公司總經理薄乃欽算起“降本賬”。
寧晉縣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電線電纜產業基地。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發展,當地光伏線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輻照是生產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
“一臺用于輻照的電子加速器要1000萬元左右,中小企業大多負擔不起。”薄乃欽回憶,寧晉有電線電纜生產及相關企業2000多家,過去卻沒一家擁有電子加速器,“企業要么放棄相關訂單,要么把產品運到外地加工。”
此前,慧明線纜生產的光伏線纜都運到唐山一家企業輻照。“以一筆20萬米的光伏線纜加工訂單為例,除去1.6萬元的輻照加工費,來回運費還得4800元,最短用時3天。如果碰上需要輻照加工企業多,還要排隊,時間更長。押車人、質檢人全程盯著,人工、食宿都是成本。”薄乃欽一度深感無奈。
2023年7月,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產業集群內兩家龍頭企業——河北萬方線纜集團有限公司、明達線纜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設了全縣首個共享輻照車間——歐達輻照中心。中心總投資4800余萬元,上線4臺電子加速器,滿產狀態下,一天可輻照約160萬米光伏線纜。
“共享車間設備是最新的,生產效率高;公司離車間只有幾公里,遠距離運費也省了。”薄乃欽振奮地說,共享車間讓企業有了進一步開拓市場的勇氣,“以前,3天內要求發貨的緊急訂單不敢接,現在當天發貨都沒問題。”
2024年,歐達輻照中心輻照加工光伏線纜近1.6億米,服務當地80余家企業。
制造能力共享,推動中小企業降本增效。但手握優質生產資源的大企業,怎么舍得“開門迎客”?
“對我們來說,在高端設備、智能產線方面的困擾,常常不是‘用不上’,而是‘用不滿’。”歐達輻照中心運營方河北歐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合義說,近幾年,萬方集團與明達集團的光伏線纜產量逐年增加,建輻照車間是為了滿足自身生產需求,然而僅憑自身的光伏線纜產量,難以覆蓋高昂的建設成本,“車間共享使用,能增加額外收入,激活富余產能。”
在王孟昭看來,共享資源不是簡單的設備借用,而是促進大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帶動整個產業集群協同升級,做大“蛋糕”。截至目前,百川工廠共為1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機器人中小企業提供“二次研發”及非標零部件加工服務,新增產值超過1.3億元。2024年以來,唐山高新區新增機器人企業109家,機器人企業總數達236家。
服務能力共享
原料集中采購,產品對接銷售,共享服務優化
銅是電線電纜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寧晉縣益金萊金屬線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盤盤銅桿被送入拉絲機加工。
“銅桿采購以盤為單位,一盤4噸多,一車裝8盤左右,需花費200多萬元。我們公司規模不大,一次用不了那么多,但供應企業一般要湊夠一車才發貨。”公司負責人曹惠昭過去常為何時采購銅桿猶豫不決,“買一回銅桿,我們要花掉大半周轉資金;不買,又怕臨時要原料,價格高不說,還不一定能馬上拿到。”
矛盾如何破解?集中整合分散需求。
2023年底,寧晉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成立河北昊潤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統一招標采購銅桿及輔料。此舉不僅緩解了中小企業原料采購難,更有力敲開了上游供應鏈議價的大門。昊潤公司負責人陶浩偉介紹,通過集中采購和運輸,每噸銅桿的采購成本降低100元左右。2024年,寧晉縣電線電纜產業累計壓減原料成本5600萬元。
“得益于昊潤公司原料倉庫提前備貨,量少也可以順暢購買,急用時采購還不‘卡殼’,保障了生產。”曹惠昭滿意地說。
“集采的銅桿質量把關嚴,省錢也省心。”宏鑫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營同樣感慨,“原料集采從源頭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
不限于原料集采,在河北的一些特色產業集群內,服務能力共享還延伸至產品助銷等環節。
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邢臺市臨西縣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已具備相當規模,但近些年發展遇到瓶頸。“集群中,中小企業普遍面臨創新能力弱、提質降本難、市場渠道窄、物流融資配套缺、人才吸引力小等難題。”邢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西縣委書記孟憲鵬表示,企業難破題,需要政府主動作為,整合資源發揮最大效應。
2023年5月,臨軸集團(河北)軸承有限公司成立,作為專門服務軸承產業的國有企業,負責運營“臨西軸承”這一集體商標,還通過集聚的產業資源和專業的市場化運作,為集群企業提供原料集采、品牌推廣、倉儲物流等服務。
“鋼鍛件是軸承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兼具價格和品質優勢的鋼鍛件,既能推動企業降本增效,也可支撐整個產業轉型升級。”臨軸集團負責人魏星臨認為,原先企業各自采購鋼鍛件,既面臨“量小價高”的困境,也難以對接到優質鋼企。
如今,臨軸集團整合區域內軸承企業的采購需求,實現規模化采購,并與特大型鋼鐵集團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我們從河鋼集團采購高端軸承鋼作為原料,又向河鋼出售高品質軸承產品,形成良性循環。”魏星臨說。
依托“臨西軸承”商標,臨軸集團還牽頭搭建了軸承產業共享訂單協同平臺,整合產業集群內符合質量要求的企業產能與設備資源,實時對接國內外訂單需求。
得益于共享訂單協同平臺,2024年,曾以零售為主的邢臺源耀軸承有限公司實現訂單式生產,年銷售額近700萬元,較2023年翻了一番;今年1至9月,源耀公司銷售額達800萬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萬元。“共享的‘盤子’大了,咱中小企業的‘盤子’就穩了。”公司總經理郝紅霞語氣篤定。
共享服務優化,產業活力迸發。在臨西縣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像源耀這樣想發展、敢發展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2024年,集群營收達271.58億元,同比增長14.96%,是2020年的1.7倍。
創新能力共享
研發設備開放,人才協同攻關,成果轉化加速
走進臨西軸承工業園區中塞(國際)軸承產業共享實驗室,工作人員正用測長儀檢測源耀公司生產的一款軸承的直徑。
“實驗室今年6月由臨軸集團和塞爾維亞一家軸承公司共建,配備了國際一流的檢驗檢測設備與專業技術人員,可為集群企業提供從檢測到研發的全鏈條服務。”實驗室負責人索恩康介紹。
共享實驗室給了源耀公司大膽創新的底氣。“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缺資金、缺人才。現在,家門口的共享實驗室可以隨時檢測產品,檢測結果被及時應用到生產中,激勵我們改進技術、優化工藝、創新發展。”在郝紅霞看來,每一次檢測都可能助力研發。
“制造能力、服務能力共享是實現產業集群量變的基礎,創新能力共享則是推動產業集群質變的關鍵。”孟憲鵬認為,“共享智造”不止于構筑資源聚合的“成本洼地”,更致力于涵養創新共生的“科創高地”。如今,在河北不少地方,不僅研發設備共享,人才也開放流動、協同攻關。
這幾年,臨西縣依托研發平臺和龍頭企業,積極引入燕山大學、洛陽軸承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組建專業化科技服務團隊,面向軸承產業集群企業提供研發服務,讓科研攻關精準對接產業需求。
“有了科技服務團隊,我們敢于向‘硬骨頭’發起攻堅。”河北鑫泰軸承鍛造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田祖凱告訴記者,從2024年起,公司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共同攻關一項行業難題——輕窄系列圓錐滾子軸承套圈易變形問題。“按照專家團隊的‘診斷’建議,我們對熱處理工藝進行優化。眼下,工藝所需熱成型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壽命都得到了提升,相信很快會有重大突破。”他難掩喜悅。
截至目前,在科技服務團隊的研發共享服務下,臨西縣軸承產業完成成果轉化6項,攻克關鍵技術3項,獲得專利23項。
不久前,四維智能也在百川工廠助力下,順利完成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委托的“腐乳裝瓶機器人”一期關鍵技術攻關任務。
“百川工廠除了自身研發力量外,還能幫企業鏈接5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100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等外部‘智腦’。”王孟昭舉例,在腐乳裝瓶機器人研發過程中,外部“智腦”就補齊了AI檢測、特種材料研究等短板。
創新能力共享,還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科研院所擅長研究,但生產是短板。”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機械裝備工程實驗室工程師王立春說,他所在的實驗室主導研發出一款土壤養分伽馬能譜車,這款車在地里掃上一遍,就能采集到30厘米深度的土壤養分信息,實現“缺什么補什么”,但科技成果落地十分復雜,“變功能主導為市場需求主導,這一過程往往要‘二次研發’,需要科研院所與生產企業協同發力”。
百川工廠擁有研發團隊、掌握生產設備、熟悉供應鏈,連通了創新鏈和產業鏈,可有效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再到市場端轉化的渠道。“我們與百川工廠進行技術對接,共同圍繞安全、質量、市場需求等,對土壤養分伽馬能譜車進行產品級設計。”王立春透露,目前產品級設計已完成,正開展樣機試制,隨后將進行小規模生產。
創新生產難免有風險。為降低風險,百川工廠與保險公司推出“中試綜合保險”等保險方案,如果中試項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損失的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費用等可獲賠償。截至目前,百川工廠已推動50余項產品實現從概念到市場的轉化。
“當前,河北‘共享智造’處于普及推廣階段,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共享廣度和深度還有待提高。”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通過案例分享、現場交流等形式,引導更多特色產業集群開展共享應用;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公共技術平臺等作用,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特色化、差異化金融產品,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向制造、服務與創新能力融合共享延伸升級。
本報記者 邵玉姿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4日 第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