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1日電(趙曉 邵艷)近年來,山東出臺穩外資系列政策,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要求,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嚴格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對外資準入實施管理,確保“準入準營”。今年前8個月,全省實際使用外資65.5億美元,規模居全國第5位。
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熊云澤21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上述消息。他表示,該省把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作為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重中之重,連續推出制度型開放、要素保障、權益保護等一攬子改革舉措,打造外資首選地、集聚地。2021年至2024年,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占山東實際使用外資的8.8%。
新聞發布會現場。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在制造業領域,德國漢高樂泰、英國阿斯利康、新加坡金鷹集團、美國惠普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扎根山東,帶動形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機械等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在農業領域,山東成功吸引美國歐喜和泰森、新加坡澳亞集團等跨國企業擴大投資,投向現代牧場、糧油加工、家禽養殖等領域。
跨國公司是山東推動外貿外資融合發展的關鍵引擎。該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制度型開放,讓跨國公司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山東已在全省范圍實現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清零’。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與內資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封立樹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該省同時對市場準入隱性壁壘零容忍,發現一例、核查一例、整改一例,全力破除境外經營主體市場準入中的“玻璃門”“旋轉門”。
跨國公司投資興業,產業生態和發展環境至關重要。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山東全方位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方面,山東強化“四首”保險補償政策支持,累計培育省級以上“四首”產品4100多個,形成12英寸N型碳化硅襯底材料等一大批標志性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點上強企、線上強鏈、面上強群’一體推進,促進上下游產業、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融通發展,為跨國公司在山東投資發展一流產業生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李永華表示。
當天,發布會還通報,今年11月,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在此期間舉辦2025山東與跨國公司產業生態合作伙伴對話會,推動政企高層深度交流、凝聚合作共識,進一步堅定跨國公司擴大對山東投資的信心和決心。
山東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蔡培安稱,上述對話會以“投資山東 共贏未來”為主題,設致辭推介、圓桌對話、項目簽約等環節。截至目前,路易達孚、海克斯康等50余家跨國公司負責人確認參會,其中,全球副總裁級以上18人,中國區總裁和副總裁級36人。對話會將集中簽約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
據悉,“十四五”以來,山東既敞開大門“引進來”,又攜手跨國公司“走出去”。在“引進來”方面,該省累計吸引23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946個項目;在“走出去”領域,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推動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截至2024年底,在境外開展跨國投資的山東企業超過2700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