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0月16日電 (記者 王子謙)“封關之后,海南自貿港與國際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王奉利近日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新階段的開始,海南將不斷擴大開放度,持續完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引領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目前,海南自貿港封關任務整體推進順利,各項準備基本就緒。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和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0月15日在海口聯合舉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介紹相關情況。
根據封關監管政策制度設計,海南自貿港封關后,“零關稅”貨物、享受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的保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三類貨物在對外開放口岸實施“一線”徑予放行的通關便利化措施;同時,海關在“二線”口岸對出島進入內地的以上三類貨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實施封關監管。
王奉利表示,海南自貿港封關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封關后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優惠,貿易管理措施更寬松,通行措施更便利,監管模式更高效精準。
對企業而言,封關后獲利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就是以“‘零關稅’暢通貿易、‘低稅率’撬動增長”為特點的海南自貿港稅制體系。具體而言,“零關稅”商品稅目由1900個擴大至約6600個,占商品稅目的比例由21%提升到74%,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生產設備和原材料;企業和個人“雙15%”稅收優惠政策、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等“低稅率”政策也將延續。
“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是系統性的,企業可以疊加享受。”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在上述見面會說,這些政策相互銜接、協同發力,可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精準賦能海南特色重點產業,加速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從“低稅率”政策可見,企業所得稅15%優惠政策覆蓋了生物醫藥、海上風電、專用汽車制造、綠色建材生產等超過1100個產業條目;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稅政策涵蓋了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3大產業。個人所得稅15%優惠,未作行業限制,所有行業的高端緊缺人才均可享受。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斌表示,封關后,海南在跨境數據流動領域具有顯著的先行先試優勢,可以加大在全國率先開展的“游戲出海”試點力度,同時擴大“來數加工”規模,為數字經濟企業提供發展機遇。
海口海關副關長田濤認為,海南自貿港封關促開放,吸引更多跨境貿易要素聚集海南,進一步擴大海南對外貿易規模;強產業,讓企業可以利用海南“零關稅+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在海南開展高端加工制造,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打通國際國內市場;擴空間,開拓多元新興市場。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2020年發布以來,開放政策持續釋放活力,海南外貿連續5年增長,進出口值從2020年的936.3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24年的2778.9億元,年均增長31.3%。176個國家和地區已在瓊投資。
“當前全球引資競爭激烈,海南將以政策制度、產業方向和營商環境吸引并留住外商投資。”在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余翔看來,封關將進一步推動海南同東盟國家在經貿領域深化合作、實現共贏,并為東盟國家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