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劉煥鑫14日在北京表示,“十四五”時期(2021年至2025年)中國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
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中國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成效。劉煥鑫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總體平穩。
“5年來,全國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人均糧食占有量比‘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期末增加25公斤,達到500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人均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劉煥鑫表示,中國把糧食收購擺在突出位置,多措并舉暢通農民售糧渠道,持續優化為農為企服務,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糧食庫存充裕、市場平穩,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有成色。”
劉煥鑫表示,近年來,有關部門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激發市場購銷活力,同時,對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開展政策性收儲,保護農民種糧利益。
據介紹,當前市場化收購已成為中國糧食收購的“大頭”,占到收購量的九成以上,有效發揮暢流通、增活力的作用。
劉煥鑫表示,五年來,中國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糧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管糧管儲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糧食流通進入了全面依法治理和信息化監管的新階段。
“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國不斷深化糧農領域國際合作,在促進世界糧食事業發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煥鑫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