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云南玉溪10月13日電 (時文枝)10月11日至13日,2025年“云南社科專家峨山行”集中調研咨詢活動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舉行。來自云南社科界的9位專家學者深入基層,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與專題輔導等方式,為當地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
“云南社科專家基層行”調研咨詢活動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主辦,是云南社科界踐行“四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
峨山縣地處云南中部,有“臨郡巖邑,省會南藩”之稱,是中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云南僑鄉之一。近年來,該縣依托豐富的文化底蘊與自然資源,積極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
10月12日,專家學者走進峨山縣富良棚鄉彝繡傳習館調研。 時文枝 攝調研期間,專家學者分為兩組,圍繞“民族文化傳承與文體旅融合發展”“紅色文化與生態文化賦能文體旅產業發展”,深入該縣7個鄉鎮(街道),與基層黨員干部、企業代表和民眾面對面交流,了解當地文體旅發展現狀與實際需求。
在13日的調研咨詢反饋環節,專家學者以“拓展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為主題,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對策建議。
本年度“云南社科專家基層行”調研咨詢活動創新采用“專項調研咨詢+集中調研咨詢”模式。作為云南省社科規劃社會智庫“云南社科專家基層行專項”——《文體旅融合發展視閾下峨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研究》專項調研負責人,玉溪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段紅云代表項目組發言時提出,通過實施“1234發展戰略”,即打造一個文旅IP,辦好火把節、開新街兩大傳統節日,開發花鼓舞、彝繡、峨山美食三大特色品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時代化、舞臺化、可視化、藝術化轉型,助力峨山從“聽說過,沒去過”到“我過去,還不錯”品牌升級。
“峨山資源豐富但空間分散,滿天星斗缺乏一輪明月。”河北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姜若愚建議,重點打造小街溫泉項目,創新推出“彝家溫泉”品牌。
云南大學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杜靖川強調,峨山作為“滇中革命的搖籃”,紅色旅游資源突出。他建議通過充實革命文物、優化講解服務、推動“紅色+彝族文化”融合,構建“紅色+民族+生態”的多元融合旅游新格局。
10月12日,專家學者走進峨山縣塔克沖村調研。張睿 攝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劉云提出,峨山縣可依托“花鼓舞”,做好“演藝”文章,推動“群眾自發性商演+在地化小劇場+節賽展演”三位一體聯動,以“村演”系列活動激活文旅融合新動能。
西南林業大學教授蘇建蘭則關注產業協同,建議推動鋼鐵產業與竹產業有機融合,擴大竹林種植,加強規范性管護,探索林下平菇種植與竹材多效利用,為三產融合注入綠色動能。
云南大學副教授劉朦建議,在“去地方化、反向旅游、在地體驗”新趨勢下,通過出臺專項保護政策、建立村落文化基因庫、搭建數字傳播平臺等舉措,系統保護傳統村落,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用好社科智慧服務地方發展,是社科界肩負的重要任務。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為峨山發展出謀劃策,延續智力服務,云南省社科聯將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