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未來企業家實訓營座談會在豐臺區召開。 任德輝 攝
“如何讓政府搭建的平臺,變成企業家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機制,最終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近日,北京未來企業家實訓營座談會在豐臺區舉行,區委書記王少峰作為會議主持人,與10余位實訓營學員圍坐在一起,共同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這些學員大多來自“硬科技”企業,有的近幾年投身人工智能“藍海”,堅持研發投入快速成長,正面臨發展規劃、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新挑戰;有的長期深耕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擁有豐富技術儲備,亟待從區域發展到國家戰略中抓住新機遇。
身處科技發展浪潮當中,這些企業既需技術,更需視野。今年7月,首期北京未來企業家實訓營開營,為期3個月,開展專題授課、交流研討、企業研學、實戰模擬等多類活動,吸引了100余名民營企業家參與,超七成的企業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首期實訓營臨近尾聲,學員企業的成長,正定格在北京未來產業的圖景當中。
東升智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深耕智慧空間領域,創始人甘金峰近年來帶領公司開展AI大模型與智慧消防、養老監管的融合研發,在首期實訓營中獲得了啟發。
“企業創新需緊扣區域發展需求,實現‘技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甘金峰表示,以往企業技術研發聚焦“功能實現”,從2022年到2024年研發投入增長330%,年均營收增速超80%,未來將進一步結合豐臺區“城市治理數字化”“提升安全韌性”等需求,積極參與區域發展。
自研工業大模型“智工”落地化工、電力、新能源等行業,覆蓋32個省、市、自治區;參與工業智能領域1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制定……中工互聯(北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期專注于工業智能研發及應用,正處于跨行業、跨領域對接合作的關鍵階段,同樣是首期實訓營的受益者之一。
“實訓營幫助學員跳出‘技術研發’單一視角,實現從‘工程師’向‘產業企業家’的思維轉變。”中工互聯創始人智振表示,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家,自己在實訓營內得以和金融、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學員碰撞思路、拓展視野,還與多家學員企業在智能工廠、工業元宇宙等領域達成合作。
“實訓營為企業搭建了基于信任與價值共創的伙伴關系,彼此之間合作意愿強烈。”北京涪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紅霞表示,公司主業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參觀京東、抖音等頭部科技企業時,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管理理念,也激發了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作為首期實訓營學員,蘇紅霞還建議,建議創造更多機會場景,加強首期學員與下期學員間的交流;建立跟蹤服務機制,持續關注參訓企業后續發展。
豐臺區工商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宇表示,北京未來企業家實訓營將繼續帶領學員走進頭部企業,組織京外研學。對接各類投融資平臺,并充分吸納首期學員意見建議,優化打磨二期課程,為企業精準導入資金、市場、技術及人才等要素。
首期實訓營的成果,引發企業廣泛關注。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專利檢索、成果轉化等科創服務的企業,期待借助實訓營平臺精準對接政策、高效鏈接資源;北京基點起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生產要素大模型研發及落地,產品目前應用于鋼鐵冶煉、新能源管理等場景,希望與更多企業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區域發展。
王少峰表示,豐臺區要加強政企合作、企企合作,凝聚實訓營參訓企業力量,探索打造新型產業生態。鼓勵企業更加主動地開展科學技術、組織模式、合作方式、政府政策及政商關系等全方位創新,推動產業鏈相關企業、豐臺區、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地區共同發展。(完)(《中國新聞》報 任德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