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29日電(記者 王子謙)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化協同是行業大趨勢。海南并非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產地,但借助全島封關重大機遇,正在構建中外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的獨特平臺。
為期三天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29日在海口閉幕。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自貿港制度體系確立,海南為全球汽車產業重構產業鏈、開拓新興市場、探索機制創新提供戰略級試驗場。
海南自貿港是綠色低碳交通的先行者。2019年,海南在中國率先發布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明確至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汽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海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排名全國第一,達66.5%;保有量占比排名全國第二,達21.86%。
海南也是智慧交通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探索者。近年來,海南加快搭建國際互認、國內領先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綜合測試平臺,形成全場景、多層級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體系。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表示,未來海南“要充分利用封關運作帶來的一攬子稅費減免政策,因地制宜構建有別于傳統汽車制造的新能源汽車生態型產業,打造國內外汽車產業雙向奔赴的戰略支點。”
業內認為,未來海南自貿港有條件發揮中外汽車產業深度融合作用。國際車企通過海南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從海南出海,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
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周正介紹,未來中外汽車企業布局海南自貿港,在建設研發階段進口工業機器人等設備,可節省5%至10%的稅收成本;在生產制造環節可“零關稅”進口電芯材料、電驅系統等自用原輔料,享受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在銷售經營階段可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在本屆大會上,海南官方清晰描繪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自貿港路徑:建設全球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件展貿與交易基地、售后配件轉運與售后服務支撐基地、面向國際市場特別是熱區市場的汽車適配標定與測試基地,推動設立“供應鏈數據平臺”和“供應鏈跨境交易平臺”,構建以海南為中心,輻射主要海外市場的展貿與交易網絡,建設中國汽車產業出海重要基地。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看來,海南可利用與東南亞等市場地理相近、氣候相似的天然優勢,作為展示、測試和適應改進產品的重要基地,“將成熟的智能網聯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帶到東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
看好封關后的開放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海南。在本次大會上,海南省與寧德時代等企業簽約5個項目,簽約總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
寧德時代換電業務網絡發展總監曲國俊說,企業將與海南共建換電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生態,推動跨行業標準協同和國際互認;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綠色貿易規則,為全球輸出海南范式。
寶馬集團正在積極布局氫能源,計劃到2028年在同一平臺上兼容包括氫燃料電池在內的5種動力系統。寶馬集團董事高樂(Jochen GOLLER)表示,企業首批氫燃料電池車屆時將在這一平臺上推出,而一系列測試項目將探討在海南布局,海南或將在寶馬氫能戰略中扮演前沿試點的重要角色。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飛認為,未來依托海南自貿港高水平開放政策,疊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東盟市場的區位優勢,海南有望重構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快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貿易的重要樞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