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9月29日電 (記者 劉雙雙)“我在湖南等你們!”27日,“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上海站專場推介大會暨省校合作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沈曉明向上海高校學子發出誠摯邀請。這簡單但誠意滿滿、跨越地域的“人才之約”,是中部省份湖南對高質量發展密碼的深刻詮釋——以系統化的人才生態建設,破解發展動能之問。
9月27日,“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上海站專場推介大會現場。 傅聰 攝政策溫度:讓創業者連說三個“劃得來”
省委書記盛情邀約的背后,是湖南系統化的人才政策支撐。近年來,湖南陸續推出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舉措、科技成果賦權轉化、人才“綠色通道”等硬舉措。
針對高校畢業生,湖南系統梳理發布73條留湘來湘支持政策清單。今年2月推出的《關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來湘 推進年輕人友好省份建設的若干措施》(“青年人才18條”),從就業、創業、安居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七個一”舉措尤為亮眼——包括一批支持政策、一支5億元創業投資基金、一批創業孵化載體、一個企業家顧問導師團、一系列創業課程、一批創業典型、一檔創業節目。數據顯示,自去年“七個一”舉措推出以來,全省大學生創辦的經營主體新增1.4萬個,同比增長44.9%,其中創辦企業新增6105家、同比增長38.9%。
在推介會現場,捷易生物創始人朱智連用三個“劃得來”分享親身經歷:行政審批“劃得來”——在外地遲遲拿不到的醫檢所資質,在長沙快速獲批;資金支持“劃得來”——企業面臨資金缺口時,園區及時投資扶持;政企關系“劃得來”——他的提案被列為省政協重點提案,推動政策細化落地。
產業厚度: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舉夢想
“為什么選擇回湖南?”希迪智駕無人重卡事業部總經理盛維天在推介會現場,向學弟學妹們拋出這個問題。這位同濟校友曾在硅谷工作,如今在長沙帶領團隊攻克無人駕駛重卡技術難題。
“早在回國前一年,我就被湖南的引才誠意和產業基礎所打動。”盛維天說,“當時長沙已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多年,湘江新區擁有國家級示范區資質,而像希迪智駕這樣的行業領先企業,也正逐步形成技術集群。”
據了解,湖南形成了現代石化、綠色礦業、食品加工、輕工紡織4大傳統產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4大優勢產業,數字產業、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4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4大未來產業構成的“4×4”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41個工業大類中,湖南已布局40個,形成了6個萬億級產業和17個千億級產業體系。
堅實的產業基礎,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捷易生物將公司的生產及醫學檢驗所遷到湖南后,借助湖南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優勢,構建起遺傳病篩查全鏈條服務體系;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表示,回湘7年,萬興科技業務發展迅猛,營收由最初的幾千萬元躍升至數十億元。
生活魅力:成本驅動型城市的新熱門
“三線城市生活成本、一線城市生活品質”——沈曉明在現場如此概括湖南,特別強調長沙的生活優勢。這一判斷引發眾多學子共鳴。
沈曉明分析過去50年全球年輕人流動的規律,認為低成本已經成為決定年輕人流向的重要因素,并表示“在中國低成本驅動下的熱門城市會在哪里,我相信會在湖南、會在長沙”。
數據顯示,過去10年,長沙累計凈流入100萬人口,其中80%是年輕人,成為全國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這是年輕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盛維天向學弟學妹分享:“長沙較低的居住成本,不只是節省開支,更帶來了選擇的自由。”他坦言,在長沙實現了“魚與熊掌兼得”——既能全力以赴拼事業,也不缺席生活。
“我們持續加大在湘投資,正是看中了這里一流的營商環境、高效的政務服務、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宜居宜業的城市氛圍。”在吳太兵看來,湖南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創業活力,對于敢于拼搏的年輕人來說,這里有機會、有溫度、有舞臺,是真正能夠實現夢想的沃土。
9月27日,“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上海站專場活動招聘會現場。 傅聰 攝此次上海站活動,湖南省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啟省校合作新篇章。這標志著湖南引才策略從主要依靠鄉情吸引湘籍人才回歸,升級為依靠綜合生態吸引全球人才的涌入。
從“湘商回歸”到“校友回湘”,再到“湘智興湘”“智匯瀟湘”,湖南正全力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隨著上海站活動落幕,湖南還將由省領導帶隊,前往北京、西安等5個城市繼續招賢納士。
這場跨越六城的引才行動,印證了湖南將人才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其“讓湖南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大學生創業目的地”的愿景,正是這個中部省份探索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