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株洲9月25日電 (張雪盈 魯毅)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正在湖南株洲舉行。場景示范展上,小到搭載北斗定位模塊智能安全帽、時空背包、共享單車,大到智能巡檢機器人、大中型無人機、無人水面艇,上千個應用示范場景集中亮相,北斗應用已深度融入民眾生活,賦能千行百業。
9月24日至25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舉行。周宇淇 攝借助北斗系統實時厘米級定位服務,共享單車找車難題得到解決。美團騎行行業發展中心總經理令鴻嘉介紹,最新投放的共享單車配備高精度北斗三代定位芯片,定位誤差控制在10厘米內,還可依托車輛分布熱力圖實現高效調度,緩解潮汐用車壓力。
北斗技術正為智慧交通注入新動能。在中國電信展館,觀眾通過智能駕駛艙實時操控遠端車輛。工作人員稱,依托北斗定位與5G通信,系統可實時連接自動駕駛車輛,不僅能改速度、調方向,還能接管應急情況。
基于北斗高精度時空數據,中國電信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道路模型,推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發展。該方案已在蘇州、株洲落地,有效打破數據孤島,降低硬件成本,提升交通運營效率與安全。
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24日至25日在湖南株洲舉行。圖為中國電信展館內,觀眾體驗智能駕駛艙實時操控遠端車輛。記者 魯毅 攝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子導航地圖對北斗定位服務的日均調用量高達6000億次。北斗高精度車道級導航已基本實現城鄉道路全覆蓋,能夠在車道級指引、隧道導航等方面提供精細化服務,有效提升駕駛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不只交通,基于北斗導航下的無人配送服務也越發成熟。在本屆峰會亮相的JZ-1200交叉雙旋翼無人直升機等產品,正重塑物流未來,讓配送從“最后一公里”縮短至“最后一厘米”。
隨著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北斗規模應用加速成勢,向大眾消費領域深度融合,成為手機、可穿戴設備、共享單車的主流配置;與各行各業前沿技術融合,為交通、通信、公安、農業、能源、應急、低空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撐。
展區內,搭載“時空算力背包”的人形機器人“青龍Pro”引人注目。該人形機器人突破單一室內作業的局限,可自主完成快遞接收、園區導覽、巡檢等任務。千尋位置市場經理潘蓓蓓介紹,背包內置北斗衛星天線與板卡,賦予機器人戶外精準定位與路徑規劃能力。
9月24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開幕。圖為杭州云深處科技公司展示的四足機器人。 張雪盈 攝杭州云深處科技帶來的四足機器人搭載北斗模塊與多類傳感器,適用于變電站巡檢、礦山勘探等復雜高危場景,已落地超600個實際應用。工作人員表示,該機器人具備IP68防護等級,可在零下20攝氏度或水下穩定工作。
北斗的精準定位能力同樣延伸至地下空間。在長沙,縱橫交錯的地下燃氣管網、城市各角落的調壓站及千家萬戶的燃氣表均被賦予厘米級精度的“北斗網格碼”數字身份。長沙市燃氣實業有限公司技術信息部部長劉斌表示,通過構建“網格智能中樞”,可動態分析管網腐蝕趨勢、模擬燃氣泄漏路徑,實現安全預警與防患未然。
中新網記者從峰會現場獲悉,截至2024年底,北斗產業規模達5758億元,“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長超8%,在重點行業領域應用規模近5000萬臺套,消費領域應用保有量突破20億臺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