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9月18日電 題:東博會“AI熱”構建中國—東盟區域合作新范式
作者 張廣權
正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下稱東博會)首次設立規模達1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展區。華為、阿里云、奇安信、科大訊飛、老撾ALO集團等中外科技企業同臺“競技”,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科技成果。
展館內,農業AI系統實時生成農作物生長優化方案,工業檢測平臺精準識別產品瑕疵,多語言學習平臺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現場儼然成為AI技術應用的“演武場”。一臺能夠流暢使用中文、英文及越南語進行醫療問答的服務機器人引來觀眾圍觀拍照,智能醫療診斷系統展位前排起體驗長隊。
已是第二次參展的老撾AI企業代表帶來AI教育管理系統,可借助人工智能優化教育體系、提升教學效率,期待與中國企業在AI教育領域深化合作,開發更適配東南亞多語言環境的教育解決方案。
泰國參展商則對中國企業展示的人工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引入中國的“城市大腦”技術,結合本地數據,打造更符合區域實際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本屆東博會推出的“AI會展智能體”可支持8種東盟語言,提供智能客服、導覽、會議安排等17類服務。馬來西亞參展商表示,它就像一位助手,能快速找到意向供應商展位,大幅提高觀展效率。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認為,人工智能正在推動中國—東盟合作從傳統商品貿易向技術協作、數據共享與創新應用轉型升級。中國在算法、算力及產業鏈方面優勢顯著,東盟則擁有豐富的數字人口紅利與應用場景,雙方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
展會現場,老撾企業展示的本土語言AI模型已在當地投入使用,助力民眾跨越數字鴻溝;泰國公司推出的泰語AI引擎可實現政策、新聞與知識的快速檢索;中國企業則通過語音識別與實時翻譯技術,打破語言壁壘,促進溝通無障礙。
廣西大學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助理蘭偉指出,中國與東盟的AI合作已超越單純技術交流與項目落地,正在構建一種面向未來的新型區域合作范式。
展會期間,多家中國AI企業與東盟伙伴達成合作,內容覆蓋智慧城市建設、數字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