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今年以來,柞水縣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立足山區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發揮“四抓四促”牽引作用,大力實施農民增收行動,著力構建以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小商貿、小田園融合發展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把“方寸地”建成“增收園”,全縣發展庭院經濟經營戶達8200戶,發展比例達到全縣農戶的41%,實現院院有特色、戶戶有增收。
抓政策落實,促增收活力激發。柞水縣成立庭院經濟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三級包抓責任體系,出臺《支持產業就業暨發展庭院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獎勵扶持辦法》,重點支持農戶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小商貿、小田園等“五小”庭院經濟,激發了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積極對接縣內金融機構,將庭院經濟納入“小額信貸”“富民貸”等金融產品支持范圍,并配套產業貸貼息政策,構建了“財政+金融”雙輪驅動模式。
抓農戶點單,促供需精準匹配。柞水縣堅持以戶為單元、以院為主體,重點圍繞勞動力結構、庭院面積、資源稟賦、發展意愿等4類指標,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生態種植、庭院+特色養殖、庭院+文旅民宿、庭院+家庭工坊等庭院經濟,確保“一戶一策”科學可行。創新推行“政府開單,群眾點單”服務模式,成立種植、養殖、加工、商貿和民宿等5個專業技術服務隊,圍繞農戶“點單”需求,進村入戶開展“一對一”手把手教學,切實讓農戶學得會、用得上。成立86個庭院經濟服務小分隊,建立“產前一產中一產后”全鏈條跟蹤服務機制,實現發展一戶、成功一戶。
抓示范引領,促全域提質擴面。柞水縣堅持“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思路,創新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構建多層次示范體系,以點帶面推動庭院經濟規模化、特色化發展,全縣已建成庭院經濟示范戶500戶、示范點100個、示范村15個。將庭院經濟發展納入“千萬工程示范村”重要建設內容,每年培育2個縣級庭院經濟示范村和9個鎮級庭院經濟示范村,示范村庭院經濟收入占農戶年均純收入45%以上,輻射帶動全縣庭院經濟覆蓋率超50%,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抓市場融入,促產銷高效對接。柞水縣堅持“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通過線下布局實體網絡+線上拓展電商矩陣的融合銷售策略,線下依托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和供銷服務網點直銷,線上通過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銷平臺及字節跳動、快手等直播帶貨平臺協作開展線上銷售,全力打通產銷“最后一公里”。將分散的庭院生產納入產業化鏈條,實現小產品融入大市場、小農戶對接大產業。目前全縣307個經營主體與6500戶庭院經濟發展戶構建起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